作者:崔旭萌(人大附中)
一位教师的十字辞职信引发热议:“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对此,有人说她有冲破生活禁锢的勇气,有人说她追寻自由值得赞赏,而在尊重她的选择的同时,我被她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方式和开阔眼界的情怀深深的折服。
董其昌说:“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读书和行路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或缺的。有人曾把“读万卷书”比作通过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所以要想得到这座金山,不仅是要看到这座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才能真正得到它。陶文濬之所以把名字从“陶知行”改成了“陶行知”,是因为他不仅推崇时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更认为“行是知之如,知是行之成”这一思想;李时珍不仅读了许多一书,更是亲自去实践,上山采药,配药,行走在漫长的医路上,著成了名震四方的《本草纲目》;司马迁周游全国,亲眼看到世界,为历史而各处奔波,写成惊人四座的《史记》;贝津铭走访中国半年多,了解中国建筑后设计出与两侧拙政园和忠王府两处文化遗址完美融合,相得益彰的新苏州博物馆……去看更大的世界未必是什么不好的事,拥抱一个更广阔精彩的世界,领略一个更高远更全新的视角,获得一个更精细更诗意的心境,心智成熟,知识丰富,何乐不为?
相反,没有了“行路”,没有了实践,那又怎能体会到学习知识的道理,又怎能做到学以致用呢?没有实践,就好比一个人给你指了条到达终点的路,而其真实性和实用性你却无从考证而知晓。俗话说,耳听不能为真,眼见才能为实,而“眼见”,只能靠自己身体力行才能实现。马谡空有一张好嘴,明白兵法胜于他人,却正是因为缺只灵活的实践和运用,只会纸上谈兵,最后失了街亭,成为蜀国覆灭的导火索。试想,倘若马云没有辞去工作没有去“看世界”,怎会成就今天家喻户晓的阿里巴巴?倘若乔布斯没有辍学去亲自实践亲自开公司,怎会有响彻全球的苹果公司?倘若爱迪生没有经历过上次的实验,怎会有今天的光明?……他们不正是将“知”与“行”结合得最好的人吗?一旦看到了那座金山,一旦锁定了目标,就一定要去“行”,去实践,去达成目的。
然而值得澄清的是,从平凡的生活中改变自我,去看更大的世界并不意味着是一种逃避责任,也不意味着一种不顾一切的任性。在追寻理想,“看世界”的同时应有所保留,在你跌倒,遇到挫折之时,可以休憩片刻,继续上路。而不应像李白一样,毫无所依,故然才华横溢,固然想通过“行路”来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却“欲上青天揽明月”,醉酒后太过疯癫将自己的生命淹没于大海之中。
就像陶行知所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是为了更好的“知”。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去看大世界是一种勇气,一种志向,一种人生抱负。知与行合二为一,既能寻找心灵的寄托,又能开阔眼界,世界那么大,我们都应该去看看。
评语:文章写得很精彩,能灵活运用“六六顺”打开思路,立论鲜明,内容丰富,论证严谨,议论说理有力
度,倘若文中呈现出多一点“有我”会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