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学生作品 > 高中 > 正文
高中

【高一·道可道,非常道】田翩翩(大兴一中)

时间:2015-06-12 16:17:56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田翩翩(大兴一中)

  手捧《道德经》,纸张轻盈,八十一章合共五千来字,即使加之注释也不过薄薄一本,小小一册。但这短短文字中,却精炼着丰富的哲理。

  接触《道德经》,绝非处于学习之类的目的。只由于读过关于道家之书,甚感神奇与不解。真正读时才只能轻笑自己无知,而后便醉心其中。

  《道德经》全书五千余字,着重阐述“道”,老子认为“道”并非有形之物,而是派生一切有形之物的一件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根本,“道”“德”为无极,“可道”与“下德”为太急,无极生太极,太极归无极,一动一静,永恒而对立,只一字“道”便可为万物之根本,人,地,天效法的规则。

  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之为万物之源,却飘渺不可见。其如风般轻盈又如山石般沉重。老子便用最质朴的文字解读着万物至理。

  而《道德经》之“德”则更贴近于人,“道”体现于人为“上德”,“可道”为“下德”。“上德”永恒,全面,“下德”暂时,片面。是以“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

  老子以最普通之水为喻,“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以最朴之物喻道,以道育人,这是老子最为聪明之处。

  最本真,最朴实,才最接近道,无知而不欲,是无为而治的根本,以天真的本性为民之本性,才可长治久安。

  林语堂先生曾言:“倘若强迫我在移民区指出我的宗教信仰,我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对当地从未听过这种字眼的人,说出‘道家’二字。”《道德经》并非气势恢宏,却处处透出老子的智慧。林语堂先生以庄解老,将老子的智慧娓娓道来,老子以其孩童般明亮的双眼,看穿了人间是非因果,把“道”说给心听,给人抚慰,劝人返璞归真。

  余秋雨先生曾言:“多听听老子的话好处很多,不少人往往伤痕累累之后才能体会老子的话,我们可以少一些伤痕了。”的确,与孔子玩弄政治的哲学不同,老子的哲学之中探究生命底蕴的浪漫思想,与儒家处理平凡世界的伦理关系相比,老子则开启了另一扇门,打开了一处心灵空间,与孔子不令人激奋,反磨损人对精神层面温馨与飞向幻想本质的言论相比,老子的话安抚了无数创伤的灵魂,使挣扎于世俗的人们,可以有回旋的余地。

  老子善用比,“无极”与“太极”,“有为”与“无为”,阴阳对立,虚实相生。他用至虚至灵之说,解读至实际、至俗至凡之事物。

  道家厌恶儒家,怕只是出于浪漫主义对经典派最本能的厌恶,讥笑与嘲讽罢了。

  《道德经》是哲学著作,亦是心灵之探索,手挥薄薄纸张,却似有千金之重,眼神迷离,恍若见到千年前那个出世的身影,他看尽人间冷暖,更看穿万物本质,令我如何能不感叹呢!

评语:文章选材较好,对《道德经》有一定认识和理解,体现了作者较好的阅读积累,虽首尾有扣题,但
         行文终究扣“轻与重”不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xueshengzuopin/gaozhong/2015/0612/6695.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