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晓宇(人大附中)
一
数位同行者站在敌楼上,山风把从地砖墙烽之中挤出的荒草吹得轻轻摇,轻轻摇,眼前是山,是旷野,是不见端际的长城,良久,有同行者轻轻说道:
“我们,是站在历史上的。”
二
我躲进一间空教室,合上门的一瞬间,各种城市嘈杂声接连入耳,灰色的天,地,远方,都只让我觉得干燥压抑,透过雾霾,我看到了远方淡淡的西山,像是稀释很多的墨色的天边的一笔,极寥远,我忽地想起了长城。
三
是金山岭的长城,远看,倒像是一道土墙眠在山巅,我们背离了人群,向更远处走去。
此处的长城孤寂而冷清,甚至有些颓圮,三人宽的甬道凹凸不平,两旁的排墙甚至残破不堪,地面上满是沙砾,碎石,敌楼虽还完整但外墙的砖块凹凸不平,荒草被风带上墙头,随风轻播,枝枝蔓蔓。
四
但我叩击城墙,
但我跪下抚摸砖面,
我虽知道,这是真正的砖石结构,建于明,
残破的烽火台上如今还有四个基座,我不停揣测着所谓烽燧?是石炉?土台?大号的篝火?却没人能给我答案。
我看着那四个基座和微微下陷的砖面,听着远古的山风和不朽的魂灵不停地诉说着白骨黄沙——某个疾风呼啸,将雨未雨的傍晚,于此高楼台上燃起烽火,枯枝噼啪作响,刺眼和灼热的火光冲天而起,像是急切着千万将士着急切,将体内的热血以一种光和热的方式激烈散发!他击退了匈奴?还是马革裹尸?剑戈铿锵之声竟犹在耳,刹那之间,一切却又归于沉寂,黄沙即白骨,血水养荒草,如今时空变换被人类遗弃的防御工事以另一种方式归于自然怎让人不心发感慨!
不同于江南的白墙黛瓦,没有皇城的雕梁画栋,只有裸露的一砖一石堆砌而成,像是中华民族粗粝的双手,捧一杯黄土,在山巅,向着东南,极目远眺。
五
每逢佳节,八达岭长城便迎来“一日游”的高潮,三十年前重新翻修的城面每日同时承载着数万旅客熙攘,导游的小旗,喇叭,城砖的刻字,不禁让人怀疑此行的目的,太多人早已对那些深藏在砖土之间的历史文化不在感冒,只有从众的游览,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这种喧嚣与浮躁,又怎么能逼近长城的内核呢?
六
我悲哀,却同样庆幸。长城的一切昌盛伟大,恰恰于他的残圮之间流露而出,胜过一切华丽的粉饰。
“我们,是站在历史上的”一位同行者说。
评语:文章选材好,富有文化,历史气息,笔力深沉,思考深刻,写出了长城的朴中见华,抒发了自己的
慨叹,第五部分联系现实写出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