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的学习压力愈加沉重,早春美妙而秀丽的景致令我不禁想开门透透风。于是我下楼来,细细感受这种气息。
嘈杂的街道,高大耸立的建筑物绝非我向往之地,我径直穿过马路,来到了离家不远的一个园子,人们在这里乘凉、散步,这里安静,雅致,确是一个好地方。
午后园子里的景致更是春意盎然,萌发出生机勃勃的律动,绿,铺满了园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向左漫步几十,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海,早春的花儿盛开在这园子里,带有的那种春意的沁人心脾的清香,如同在嘬饮一杯可口的饮品,这香气也是一样地让人陶醉。它们的颜色亦可谓繁多,蓝、黄、粉,纷纷装点着这片绿地。右手边是一个不大的池塘,解冻的流水也已恢复了往日的活泼,最好的一点不过就是这里的水有着独特的清澈与活力,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但这里仍能看到数量不少的鱼儿来回游动,更为此平添了一丝生机。我蹲下身子,掬一捧清流,丝丝清爽的感觉传入了我的手掌,让我一点点地将压力忘却。不远处有一个亭子坐落在岸旁。亭中小憩,便可欣赏周遭美景,听着池塘的水潺潺流动着,感受着这大自然的草木之景,惬意而闲适。
这时小雨幽幽落下,通向池塘的青石板路被稀稀拉拉的润湿,远处的山坡在雨中陈显出一片黛青色。一句诗涌入到我的耳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这句诗可以描绘这此情此景了吧?我想,又不免觉得一丝肤浅,诗句是诗人情感最真实的表达和流露。物和景,肯定是不能完全代表一句诗的。细细品味,这句诗也许是表达作者悠扬的生活情趣,脑海中浮现出那样的图景:诗人身披长袍,在江南小路上徘徊,烟雨的春色让诗人如痴如醉,以至于不能看见衣袖的湿和闲花的落。然而现今的图景能与从前相提并论么?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炫目的霓虹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排排的汽车亮着尾灯在街道行进,人们行色匆匆,在冰冷的建筑物里敲着键盘,看着手机,怎会有“渔歌互答”“两岸对歌”“诸如此类”“微不足道”的美呢?
看来,诗句描绘的绝不止美景,而是那样一份心境。
而这份心境在现代人心中涤荡的所剩无几了吧?生活的快节奏已不容许它出现,多数人眼中,这样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我很高兴我还仅存着这样一点点的心境,在这里静看,静听。我也仍确信,这种心境和情趣,仍适合当今的世界,忙碌的人们,一定会伫立在某处,无视细雨的湿衣和闲花的垂落,静看,静听,让心灵渐渐湿润,施展开来……
评语:文章写得颇具情致美感,写景细腻深入,有立体感层次感,立意自然,引人遐思,反思现代社会生
活,倡导静心的心境情趣,很好地达到了训练效果,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