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装,很猥琐,无底线”肖鹰教授如此在自己近日发表在中青报上的文章中评价韩寒的成功之道。同知识分子们愈来愈激进,浮夸的言论恰恰体现了文化风气的浮躁,我认为,这种风气是时候阻止了。
首先是这些撰文的知识分子们的浮躁了。他凭自己的专家身份,用大字报的写法,以“批判”之名,行“造势”之实。从批判电影情节似是而非,到批判导演用“情怀”吸金,转而批判文学界罔顾韩寒作品真实性而大力吹捧的盲目……用看似“敏锐”的观察,断章取义的定论,连珠炮似的攻击,炮制出如此一篇夺人眼球的文章,读者也是看的大呼过瘾,热血澎湃,恨不得马上握住作者的手一边又想着揪出主角理论一番……如此一番,肖鹰也加入了“前辈”方舟子的队伍,一同举着“还历史以正道,还文坛以是非”的尚方宝剑,对着韩寒一样的争议性作家横批猛砍。撕开正义的外皮,实则是一群乘舆论之风煽动群众,大发横财的投机分子……当本应给群众指一条清明之道的专家们成了得名利不择手段的投机分子,很难说其他学者是否能安于学术了。
另一方面,尽管说是履行自己的职责,中青报等于主流媒体也难逃其作为投机分子们的帮凶甚至幕后推手的嫌疑。如果不是甜蜜的打造,哪来韩寒从“反应试教育的天才英雄”到“公民意见领袖”甚至“国民岳父”的转型?如果不是他们的约稿,哪来肖鹰,方舟子们的大论的立足之地?媒体人从其灵犬一般对新闻的嗅觉,一旦发现能吸引观众的猛料,便瞳孔放大,喜上眉梢,如获至宝,大肆报道,甚至煽风点火,唯恐不够劲爆。然而,当媒体奋不顾身地投入到给新闻添油加醋以博人眼球的热潮中时,是否思考过它的后果?挖掘新闻是记者的本职没错,但同时他们也负有职业道德的重担。须知社会正能量能激励人心,引导良好风气;而过激言论,则也势必引起不同观点派别的纷争;轻则如口诛笔伐,伤了和气;重则有可能成为被不法之徒利用成扰乱社会安定的武器,甚至直接造成群众人身危险,想想种种“人肉事件”,难道还不值得担忧吗?
作家写文,媒体出版。这一新闻生产链不论是在纸媒领域亦或是网络领域都是我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对于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我们只能通过新闻的字里行间,细微情感把握其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因而不论是知识分子亦或是媒体人,都承担着引导舆论风向的责任。而若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挑起一边倒的舆论大旗,名利是到手了,而那些偏激言论会激起亿万读者的偏激行为,将一件小事演变为社会性的批斗大会,受了伤害的人有了恨意,得了甜头的人沉湎批斗不可自拔,人们讨论问题不再有引据论证的斯文,而成了用毁灭道德底线为代价换一时口舌之快的盲目。
因此,这股浮躁的文化风气势必要阻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知识分子与媒体人们的良知觉醒,只有他们自身的思想境界清明了,写出的文章才不会是疯狗咬人般的无理,发表的报道才不会是掺杂了“私料”的偏颇。如果说作家、媒体是颗火星,那么我们就是火药桶。作为被动的一方,读者自身也应树立辩证的思考能力,看到“劲爆”新闻想到搜集下相关报道,看到犀利时想到换个角度看问题……久而久之,便会培养一定的判断能力与质疑的习惯,任人如何鼓吹也不会盲目冲动了。
韩寒事件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因为说到底,韩寒只是掉入舆论大波的一块石子,本来溅不起多大水花,但如果任由败坏的文化风气助推,却有可能演变成吞剥理性的滔天巨浪。
评语:文章写得真漂亮,令人大呼过瘾,作者思考深入,立意鲜明,能深入析因,并从不同角度不同对象
谈危害,语言精彩,行文有力度,有美感,很好的达到了本次训练效果。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