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学生作品 > 高中 > 正文
高中

【高一·说安】矫捷(101中学)

时间:2014-11-26 16:32:33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矫捷(101中学)

  蝉能破茧成蝶,只因之前漫长的蛰伏;梅花弥漫着独特的清香,只因它在寒风中的坚守。只有安于现有的,才能最终有所收获,过多的要求,反而会阻碍前进的步伐。

  这个道理其实人人皆知,但总有人追求过多,最终反而一无所获。臭名昭著的袁世凯,本已是民国大总统,但他仍不满足,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消息传至各省,云南首先宣布独立,接着贵州,广西等地也纷纷响应,组成“护国军”进行讨袁战争。手下大将冯国璋也弃暗投明,与护国军联络。袁世凯在内外夹攻的形势下,感到焦头烂额,一病不起,最终他在万人的唾骂声中狼狈地死去。身居高位,已属不易,为何不好好珍惜,非要得寸进尺呢?他心中的欲望就像一个气球,不断地膨胀,但随着一声巨响,一切都灰飞烟灭,只剩下一声无用的叹息。

  而自古圣贤,都是懂得安于现状的。子路和孔子有这样的对话,子路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安分,富而好礼也。”课间,几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意识到安于现有的重要,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不过分的追求,这便是“安”。历史上更有许多文人因安于现有,不苟求而闻名。如陶渊明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令多少人向往。洪应明一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令多少人痴迷。更有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真正的释然。陶渊明的“安”。让他成为田园诗的开山鼻祖;洪应明的“安”,让他写出《菜根谭》这样的传世名作;苏轼的“安”,更让后人将他尊为“诗神”“词圣”。

  而如今的人们,变得越来越势利。过多地被物质迷住了双眼,追名逐利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影视圈中的“三栖”明星,政坛的一个个“表哥”,更有黑心商贩“点石成金”的地沟油。这些事例无不令人感到悲哀。世人只有擦亮双眼,看清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不急功近利,才能获得想要的一切。所以说,“安”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

  “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让我们放下那些浮华,去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xueshengzuopin/gaozhong/2014/1126/2156.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