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未停,曲未终,墨笔在山水中迤逦行来,一滴墨忽地坠落——便是周庄。作家赵丽宏今年提出设立“李太白文学奖”之举,明着说是为了争夺世界文坛的话语权,实际上只是在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不甘寂寞之举罢了。殊不知“世界文坛的话语权”又岂是这样就能“夺”来的?
要想在世界文坛誉有名誉,首先要顾好国内,如果话语权只是设个国际性奖项就可以“夺得”,那世界上的文学奖项早就多如牛毛了。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作家和作品的素质。若是国内文坛一直是像现在这样以无质量且不负责任的“快餐”文学为主流,而只有几位“顶梁柱”来“撑门面”的话,实现冲入世界文坛的理想就一定遥遥无期了。
国内要是想出好作品,国内文学大奖的公正性与评判标准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几十年下来,有着冰心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我们,又何以至于捧着一个莫言在那里守望?
“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听起来多么冠冕堂皇的名头!可仔细想来,又只是跳梁小丑之于达官显贵的可笑而又可悲的模仿而已。诺贝尔文学奖在国际上的权威性和话语权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国际推选的最权威的评委,几乎是成为了一项传统的存在,如今赵丽宏提出要打破这个世界级的传统,又岂是他一个人说了就能算的?就好比群兽开会,狮王走上去吼一声,必定万兽臣服;而如果一只野猪突然冲出来哼哼了两声,怕是立刻就会被狮虎熊豹扑上去,撕碎了吃掉。
所以设立一个“李太白文学奖”,来争夺世界文坛的话语权,不得不说是一个极荒唐可笑的举动。不知赵丽宏本人有没有想过,哪天要是真的设立了这个奖项,反会失掉国际话语权不说,立刻就会有国际友人蹦出来指着他笑话:“诺贝尔文学奖是最权威的奖项,你还异想天开地想设奖模仿?你算老几啊?”
因此话语权的提升,仍应以作品质量为先,写出了国际认可的好作品,国际呼声自然就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