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学生作品 > 高中 > 正文
高中

【高一·“文学奖”背后的心态】唐艺奇(师达中学)

时间:2014-11-22 14:16:08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唐艺奇(师达中学)

  近来,有人提倡我国设立一个世界性文学奖。诚然,这个远大的理想是美好的。话说得容易,可施行起来会出现的困难与意义又有多少人理解呢?

  众所周知,中国绝对不缺乏乐于筹办,投入资金的“好心人”。只是,这个奖项背后的必要性也理应探究。“李太白文学奖”设立的初衷想必是以此作为平台与世界交流,并获得更多话语权,那么,中国人怎能这么天真地肯定外国人会关注,会参与这个竞选呢?能力不够强大的时候,声音再大也不会有人留意。只有当中国的文学创作真的能以自己独到的见解,特色的文学思想影响世界,征服世界的时候,我们设立的奖项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得到世界的认可。因此,现在设立这种奖项为时过早。“强扭的瓜不甜”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再者,当人们固执地指责世界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文学作品时,往往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其实中国缺的不是文学奖,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好的作家绝对不在少数,比莫言更胜一筹的作家想必也大有人在。而那么多好的作品未能得到世界的认可的直接原因不是世界不认可中国,而是中国人尚未懂得把自己的作品推广到整个世界,作品未能得到宣传,未能与世界分享,也就自然得不到世界的认可,那么也就只会造成“有苦说不出”的结果。

  然而,这种对名誉的迫切追求,也折射出一些文化人日益膨胀的虚荣心与浮躁的文化心态。当下的文学创作过于浮躁,“打油书籍”比比皆是。对恶的过度渲染,对大爱精神的神话化以及想象力缺乏等硬伤都直接导致了文学中的经典逐渐减少,能够走入人心的作品无情地被“快节奏生活的产物”所替代。结果更是惨不忍睹——有人急于求成,成名后又怕被人遗忘,疲于上进又怕被人取代。而真正对文学有深刻领悟的作家、文学家又怎会在意外在的评价和虚荣呢?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怎样抉择出哪个文学作品是最好的?还不是依据个人的口味?这种评选本就存在一种不客观性。胜者必强,但强者是不一定胜的。太看重虚名,太看重外界对作品的评价,盲目追求荣誉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要想成立,不仅需要待到“瓜熟蒂落”之时,也需要一批公平公正,自身具有高文学素养和明确判断力的评判员。而这,也是我们现今所不具备的。如果评委连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都失去了判断能力,那即使中国设立再多的世界性奖项,也不过是自欺欺人,也终将失去文学话语权。

  不愿再看到,人们因为一个荣誉而急于创作;不愿再看到,一个虚名被浮夸之风漫天吹拂;只愿,人心所向之处,一树繁花盛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xueshengzuopin/gaozhong/2014/1122/1737.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