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人来人往,与墓前的清冷形成了有些并不和谐的对比。一棵古树,上书“击毙张灵甫之处”却引来了无数游人的合影,鲜红的大字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刺眼。而将军墓上,洒下的如血残阳,或许是对他们那一整代军人最好的诠释。
一个民族的英雄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仅仅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就抹杀了他们一切的贡献,实在是可悲可悯。
张灵甫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但当东瀛小丑侵犯中华,国家危在旦夕之时,他却挺身而出,参加黄埔,投笔从戎,励志救国。如此英雄的关中男儿,如此热血爱国,怎不令人敬佩。从此他的生命就注定了血红的颜色。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彼时,他已是74军51师305团团长,从此开始了他的一段传奇。他是一名儒将,却从未有过书生的儒弱与迂腐。他组织敢死队,自己冲在最前面,即使身负重伤,也继续留在前线,当鲜血染红的军装,子弹击穿了肩膀,他也从未退缩,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一曲曲救亡悲歌。中国当时正靠着这些将生命送给国家的军人,才没有输掉最后一丝尊严,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他们的生命是用鲜血浸泡过的,这一抹色彩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可这一切,都仅仅因为他是国民党而灰飞烟灭,在孟良崮,面对10倍于自己的解放军。他的不败神话终于还是破灭了。但生死对于一个有尊严的军人算得了什么呢?他自杀了,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灵魂。也正是这样,才让这一抹血色更悲壮。
将军的墓前真的很冷清,看得出来,很少有人凭吊,或许还有人在进行恶毒的诅咒,一个曾经为中国蒙受无数创伤的英雄,如今只被一些真正爱国的人忆起,实在是不公平。可是,兄弟之争何必如此绝情,战场上钢刀对钢刀,战场之下同为胞气,为什么却还把对方的伤疤变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更何况是一个曾经并肩战斗,甚至是以命相搏拯救国家的人。真的有这个必要吗?不仅仅是他,还有无数前线国军,用血肉之躯阻挡日倭坚船利炮,没有人给他们扫墓,甚至他们被永远一起葬在了深山之中。可我们不但没有给予他们最基本的尊重,反而对他们嗤之以鼻。真是令人寒心。他们用生命染红的土地,一寸河山一寸血,如今我们却在剥夺他们的功绩。
离开时,天色已晚,古树之前仍然游人喧闹,默默鞠躬,表达我的敬重。我只是希望,这一抹色彩能真的写进中国历史,让我们正视曾经的国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