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情缘(20中)
央视的汉字听写大会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禁让我思考:一个耗资少到可能只是一本词典的节目,却一时间受到了如此大的关注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栏节目触碰到了现代人们麻木的精神中最敏感的民族情结。它叫醒了渐渐沉睡的民族情结。
人们眼中的“文字工作者”正在疏远手写文字,网络写手和作家甚至高校的老师基本上每天都是在用电脑写文章。如今大街小巷的广告语上,甚至新闻中,错别字也是比比皆是。在朋友圈和“人人”中我们常常能见到“面曹大海,村暖花开”等随意随性的词语。“偶稀饭你酱紫的人”等等网络上的流行语已然出现在了学生的考卷中。
试想,如果如此随意地使用传统的汉字,我们的后代还能看到如此美的汉字?我们的传统还能否更灿烂的传承?我们的中华民族又是否能屹立不倒?汉字是如此简单和纯粹,但它的地位永远是不可撼动的,它的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传统传承下去的工具。如今人们对汉字的种种乱用,错用,表面上只是写错一个字,但长此以往实质上是传统文化的消逝,是传统文化的长河的断流。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的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
央视的汉字听写大会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唤起人们对于汉字对于文化对于传统的热爱。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岂是我们说放就能够放下的?
一个有文化支撑的节目,才有价值。现今我们的电视屏幕上的各栏节目,脱去娱乐的外衣还有几个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印记?
被装饰的在华丽的表面也是一个空壳,一个不堪一击的空中楼阁。这个浮躁的时代在呼唤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它迫切需要文化与传统的滋养。汉字听写大会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呼唤,人们被飞速发展的时代禁锢的思维,需要我们自己去打破,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慢慢拾起。被网友整理的老规矩和老北京话,无疑是传统逐渐回归的最好体现。只有我们的内心充满了传统与文化,我们这个时代才会扎扎实实的进步。到那时,外表早已光彩,无需打扮。
那么,请带上传统再走,让传统文化滋养这一路的繁花似锦吧!
评语:能引材一析材一得出结论,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剖析随意使用汉字的危害,深入分析带上传统再走
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行文有意蕴,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