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钰峣(上地实验中学)
这是一档形式单纯,简朴的“冷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没有明星,没有大牌,有是只是我国的汉字专家,主角呢?是一群来自不同省市的初中生。然而,就是这样一档节目,收视率竟能与《中国好声音》的决赛齐平。这档节目始终用它微弱的力量在向观众呐喊,告诉国人:“我们理应对我们的文化负责。”
如今,在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将方正楷体等字体放入了计算机中。于是,那些灵动的汉字越来越少,实则已被人们无情地冰封在了信息技术的结晶中。代替他们的,则是一台台冷冰冰的机器从冷冰冰的文档打印下来的冷冰冰的复印纸上的毫无生命力的字体。慢慢地,人们使用笔杆的频率越来越少,我们的文字正在于我们渐行渐远。
但我想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更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的原因!我们的文化没有了文字,就好像健全的人没有了骨头;泛行的舟没有了流木;孤单的人没有了回家的路。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文中讲述了在法国沦陷地区的一堂最后的国文课,文中老师深情的教导使主人公小佛朗士意识到自己国文的重要性,才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国文。文中最后全体法国人民对自己的国文鞠躬更是诠释了文字对国家的重要性。那我们是否应当成为为什么是文字负责的小佛朗士呢?
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文字是美丽的,是有亲和力的。正如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所说的:仓颉灵感不灭,美丽中文不老。我们的文字就像是一个个跃动的精灵,在一代又一代文人的笔下描绘出一个不朽的篇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也说:“汉字有这么个特点,你光看着它,它没有亲和力,你只有动手写它才有亲和力。”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国学大师热爱文字的原因了。所以,为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理应高抬贵手,提笔写字。
我们可喜地看到,节目中的选手们,他们为了我国雅观灵动的中华文字,背透了一本又一本的厚厚字典,翻遍了一册又一册只有学究才研读的史卷。显而易见,他们正在传承我们的文字,为我们的文化负责。并且,在节目播出后,许多观众“想起了扔给童年的小学语文课”,不少人更是“默默地把手机输入法改成了手写”,所以,事实上还是有许多人愿意为我们的文化负责。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从现在起付诸行动,真正做到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龙的传人。
评语:很好!文章三稿有了很大进步,思路清晰顺溜了,语言颇有意蕴,议论的层次感出来了,有一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