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汉林(十五中)
在伦敦奥运会上女子羽毛球双打比赛中,因所谓“消极比赛”,中国,韩国,印尼的四组选手被国际羽联取消了比赛资格。而这一切背后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本国选手“撞车”,从而争取更多的机会来赢得金牌,如同喝下了金牌的孟婆汤。
在我看来,“成王败寇”,金牌至上的思想是不可取的,这是对体育道德精神的侮辱与亵渎。
诚然,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奥运会金牌也固然化为了国家实力形象,是荣誉的象征。在奥运会中赢得金牌,也无疑会得到世界的认可与肯定,随后到来的是巨大的商业利益。
可是,小小的一块金牌真的就代表了一切?真的就是评价一位运动员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吗?答案是否定的。金牌固然好,但是比金牌更为可贵,更为重要的是体育道德精神,这种体育精神是一块小小的金牌所不可取代的。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点早已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可我认为,败者可以为王。在今年世界杯决赛后,德国捧起大力神杯,一旁则是梅西和他的阿根廷队落寞的背影,可这场比赛,阿根廷队华丽的进攻与坚实的防守,为这支球队赢来了掌声与好评,潘帕斯雄鹰虽败犹荣。再如NBA球是艾佛森,在他职业生涯中从未取得一枚总冠军戒指。他身材瘦小,却在巨人如林的禁区中穿梭自如,谁能说他不伟大,谁能说他不是王。在体育比赛中,只有尽全力赛出风格,赛出品德,即使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反之,胜者亦可以为寇。在伦敦奥运会中,为了所谓的“金牌”,求输,放水,使自己被取消了比赛资格不说,还欺骗了观众,国际顶级水准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只展现出连训练水平都不如的比赛,严重违背了体育道德精神。虽最终夺得了金牌,但侮辱了羽毛球运动,这才是罪莫大焉。
羽毛球运动本应是民间的,健康的,在老百姓生活中十分普及的一项运动。“金牌至上”主义,一下子使得羽毛球运动利益化,促使了“消极比赛”的这一现象发生。倘若这种“成王败寇”“金牌至上”的思想在青少年中传播,有谁还会去感受羽毛球这一运动带来人们的快乐,有谁还会再去发扬和传承羽毛球这项运动?好胜,固然无错。可奥运会并不是四年一度的金牌提取机,而是为了发扬和传承体育道德精神。只有比赛精彩了,激烈了,才会有更多人参与到羽毛球这项运动中去,来弘扬体育道德,如若比赛为夺“金牌”而乏味无趣的话剧,我相信,即使热爱羽毛球这项运动的人,也会放下手中的球拍,无奈离去。
体育运动的明天,并不应简简单单地看成“金牌”二字,更不应存在“成王败寇”的心理,而是应将体育传承下去,弘扬体育道德精神,提高国民体质,使更多人因竞技体育而受益。
评语:非常好!三稿取得了长足进步。汉林能运用堂讲的先破后立,正反对比,相似性思维举例等方法展开
纵深议论分析,写出了真情实感,说理深入了许多,语言的文采还应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