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书凡(北京市师达中学)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其之大,可处事,可安邦。我最初只把它当作写满乱码的册子,既无用又无聊。“这有什么好看的。”年幼的我一把推开父亲递过来的《三国演义》,拿起电视遥控器,不屑地瞥了一眼那本书:“读书不就是仗着会一点知识拿去炫耀吗?切。”“你就看一看吧,这对你有好友的,不要总看电视了!”父亲的语气中略带气愤,浅浅的鼻息让我感受到他的不愉悦,皱在一起的眉团让人畏惧。我只好在父亲的逼迫下强行去读书,因此,我讨厌读书,也讨厌父亲。
直到在一次年级知识竞赛中,我对书的看法才有了转变。那次专考各大名著的文学常识,我从小被父亲逼着读书,自然读得很多,很轻松拿了第一名。我穿着正装站在台上,眼前五彩的灯光和黑压压的人群,还有那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我恍然领悟,这带给我极大满足感的不正是书吗?”这会对你有好处的。”父亲的话语在我耳边萦绕,久久不去,我放下手中的奖杯,拿起一本书,丰富自身修养和内涵而不是急着去炫耀。
上了寄宿学校的初中,一周才能回家一次,且学校管的严,不让出校门,所以一周才见一次父母。初来乍到,年幼的我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哭泣,平日只爱在角落里倦着,也不愿与人交谈。我闲来无事,正巧学校要求读“三国”,我便拿来看。我看着看着,似乎忘却了一切忧愁,黄褐色的书皮,象牙白的纸,佶屈绕口的古文,它像是一位远古来的客人,与我陪伴,告知那有关人物传奇的历史;蓝色的壁端棱线,墨绿的黑板,和那洁白似雪的墙壁,都在罩护着这幼小的少年。
“这会对你有好处的。”父亲好像是再次站在我的身边,为我指点迷航,光是看这书,给了我一种归属感,家的归属感。更是让我明白,读书,能“回家”。
此后,我也常去学校的图书感,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丰富文化内涵,以不变应万变的考试,更是为了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归属感,驱走一切烦恼和忧愁。我也猛然醒来,书,不是朋友却胜似朋友,倒像是一位贤者,解困我的一切;我也猛然醒来,父亲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让我从书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孩子,这,会有你有好处的。”
评语:(36分)文章能借助两三个场景来写对书的领悟,这很好。但文章未醒部分太单薄,不生动。同时,
各个阶段中对书的认识表达不足,结尾的议论表达也不够充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