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美含(教师进修学校)
走在小区楼下的花园中,树木青青,流水潺潺。忽得一阵乐音入耳,循声而望,竟是老爷的一位老友王爷爷。走上前去打量着这位老人。他身穿中山服,脚蹬布鞋,头发花白,有些驼背,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拿着木质的二胡,轻闭着眼。摇头晃脑。
回味着刚刚的曲子,猛的发觉不太对劲儿,他的节拍没有压准。这让已有几年古筝基础,并对音乐严格要求的我恼怒自己刚刚的享受。似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又或是因为对方是熟人,我打断了他。“王爷爷好!”“你好!”他轻轻点了点头,左手还在抚弄着琴弦,似是还在回味。“您刚刚拉琴特别好听,但拍子是不是没合准啊?”我挠了挠头,轻声说。老人抬眼,示意听到了。紧接着又拉了一遍刚刚的《二泉映月》。这回,拍子合上了,但却再没有让我有刚刚沉浸其中的享受。
曲终,老人见我皱起的眉愁,轻轻的笑笑,拍了拍身旁的石阶,示意我坐在他的身旁。“小姚,学音乐有几年了吧!”“嗯”我轻点着低下的头,“那你说说刚刚的两首曲子的不同”,他歪着头,循循善诱地说道。“第一遍比第二遍好听”,我一咬牙承认了心里话。“对吗,你也感受到了吧,演奏不一定那么死板,可以做些小调整。演奏时,也不要过多的在意技巧,而应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体会曲作家想要表达的内涵。这样才能真正的享受音乐,你说,对吗?!”老人依旧歪着头,依旧满脸笑意,但却能从他的眼神里读出严肃,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再次演奏了起来。
他的话,犹如一场地震,颠覆了我心中原本的认识。注视着身旁的老人,夕阳的余晖轻轻洒在他的头顶,肩膀。身后清澈的池水映着绿色的柳条柔柔垂下的倒影,伴着轻风,柳叶沙沙作响。好似在与老人合奏。爷爷的白色中山服也不时被吹起一角。这样看,比起在琴房一遍遍死抠节奏的我,爷爷倒越发像个隐居的二胡高手。
猛然想起以前的一次比赛,本来信心满满的我得到的评语却是“太死板,太空洞,完全无法欣赏”。那时我还愤愤不平了许多,但现在想来,想必那位给我评语的大师也同王爷爷是一个想法吧。
音乐是这样,生活的其它方面也同样如此,许多人在做事时根本不记得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只是一味的追求华丽的技术,表面,这样的人终究是不会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到最后的。
我没有再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因为身边的乐声已终,老人向我道别离开。
一场对话,让我久久回味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