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学生作品 > 初中 > 正文
初中

【初三·最敬业的人】孟雅斐(八一中学)

时间:2017-01-20 16:42:06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孟雅斐(八一中学)

  一个水杯,一支钢笔,一把竹编椅……不知,从何时起,就是这样一幅简单的布置萦绕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在无数次午夜梦回,使我立刻清醒,催我奋进。

  哦,这好像是他的办公室吧!那个本该是我一生中最为敬请、依恋的人。可我与他的每次想见却都在“熟悉”的名条下形如“陌生人”。

  “不,这个不能这样改,应该这样……”他紧蹙着眉头,急切地自语。可我仍能从他紧闭的双眼中,看出他依旧在沉睡。我与母亲,早已记不清这是被如珠话语吵醒的多少个夜晚。他的手在梦中不停摇摆,左右晃动,眉间的沟壑已成为他常年“鞠躬”的真实佐证。只有我与母亲深深地知道,他这是在梦中翻看纲要、签署文件呢!已无心再眠的我,瞟了一眼父亲身旁长期放置的“夜光杯”——凌晨五点,利索地爬起,投入与书本大战。

  一次,他要去探望一位老朋友。安坐在车上,我微闭双目,本以为终于不必再受他工作的“毒害”,可与周公约会。“叮铃铃……叮铃铃……”“喂……”响亮的标准商务铃声惊醒了刚刚闭眼的我,急切的通话声更是吓得我全身一震。自此,电话铃“络绎不绝”。紧接着,便是他或安排工作,或谈论事宜的声音。他时而激动地边说边比划;时而又平静低沉。仅仅一个小时的路程,他的通话记录上,却已然多出了几十条信息。他在工作,从未停息。

  每当此时,我便会对他产生深深地不解,他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在工作,难道这样不会很累吗?他这样不分昼夜地工作,又是为了什么?每天比既定的工作时间多出几倍的工作,绝不是为了那点工资。

  直到我回到奶奶家,听了他幼时的故事才寻到答案。他幼时,原本生活在山后的乡村中,直到到了上学的年龄,才第一次迈入城市。城市中琳琅满目的小东西迅速吸引了他。他回到家后,想要拉他的母亲一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无奈却被母亲一口回绝了。母亲告诉他,什么时候他有能以自己的本事走入更好的城市,并将母亲接去,她才愿跟他出去看看。自此,他便立志,一定要以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生活。开始没日没夜地学习!终于,几十年后的今日,他略有建瓴。只是当日的话语在他眼中,也有了更深层的含义。

  他敬业,敬业得好似为工作而生,他常彻夜忙于办公室,没有一秒的休息。曾经的无数个夜晚,我起来上厕所时,将视线穿过家属楼的办公室,那里的灯是永久的长明。无论午夜、凌晨。每当此时,我都不禁怀疑,到底是什么支持他如此不眠不休?这原因,我好似知道,又好似不知。直到最后,我已不敢再观望。我怕那永久明亮的灯火刺痛我的双眼、我已没有勇气。借着月光,我能依稀看清里面模糊的人影:低垂着头,宽宽的肩,坐得笔直。一杯水依旧摆在原来的位置,没有一丝偏离。

  我不得不说,我如今的生活的的确确是拜他所赐。从姥姥家的旧房子到北京的五环外,再到如今的市中心,我住所的改变早已昭示了一切。

  如今的我,受其感染常伴着将褪的月亮,迎接黎明的曙光,投身作业与书海。我甚至不敢想象,若没有他,如今的我会是什么样子。

  他,便是我的父亲。我心中最敬业的人,用生命诠释: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评语:(36分)文章能抓住父亲的特点来写,也能将人物的特点推向极致,很好!但是,文章在详略方面处
          理不太好,不宜事事皆详写,尽量选一件事详写,其他略写则可,背景也不可太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xueshengzuopin/chuzhong/2017/0120/9522.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