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学生作品 > 初中 > 正文
初中

【初三·坚守文化】张四维(五中)  

时间:2016-08-31 10:59:00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张四维(五中)

  我们在坚守着老北京的文化,坚守着北京的传承,坚守着自己对于故土的热爱与留恋。

  在3050年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北京俨然成为了世界的中心。随之而来的是外来人口不断地增大,其中还有不少外国的首脑。政府启动了一项浩大的改建工程,以“抛弃旧传统,迎接新文化”为口号,陆续将北京著名建筑改造成各国风味的建筑。曾经雄伟、壮观的长城改造成了具有浓烈日本特色的“樱花路”;“ 国家大剧院”改建成了美国传统的百老汇剧场;颐和园仿照德国的天鹅屋进行了扩建;就连代表着新中国的天安门,也照着白金汉宫翻修一新。前几天,看着屹立了数百年的天坛在爆破中砰然倒塌,我的心一阵颤抖:这是包容文化,文化共存?这是在北京建立殖民地吧?照这样下去,北京还会有自己的文化吗?

  作为顶尖的建筑师,早在改造北京前,我就建立了一个致力于保护北京传统文化建筑的组织。扫描北京各地文化建筑的蓝图,并在另一颗星球上重建。现在看来只有故宫的蓝图了。

  “今天是扫描的最后一天。一组,你们去御花园;二组,你们负责三大殿……带好你们的装备,抓紧时间。”我有条不紊地向队员们下令。队员们陆续地散开了。我便坐在太和殿前的台阶上,回忆着以前小的时候来故宫的情景:在三大殿前,人山人海,都来参观他们所敬仰的建筑。在御花园中,朝露仍挂在花草上,阳光透过树叶之间的间隙在地上投下了点点光斑,京城中丑恶的在这消失,所剩的只有美景与古色古香的文化。朱红的大门,金漆的牌匾,雕梁画栋,美不胜收……如今,紫禁城中早已没有了游人,谁又曾想到过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皇宫会落到这样一个“拆除”的凄惨结果呢?人们在疯狂改建的同时,是否考虑过他们,就此埋葬的是北京千年的文化呢?

  一个老朋友走过来,我赶紧起身,心中十分惊讶。他眼圈红红的,带着哭腔开口道:“他们太过分了,你知道吗?一个建筑队刚刚把我从家里赶出去,然后我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我祖传的四合院拆了,那可是京城中唯一的一座标准的四合院了!他们说这通风好,要造一个什么西欧风格的公共卫生间!”他挥动着双手,小眼睛中充满了惶恐与不安,但更多的是对北京文化缺失的惋惜。四合院已经成为了历史。我安慰他:“唉,这就跟当年文革似的,这故宫也要拆了。先去我们家待会儿吧,我一会儿就去找你。”

  一个穿着英格兰短裙,披着俄罗斯披肩的男生走了过来:“哥们,想嘛呐?这天忒热……”他突然闭上嘴,又用装腔作势的英语说:“真是对不起了,我这一口京腔就是改不掉。京腔太粗俗了,不像英语这样规范,美丽……”“这是北京,请你说普通话。”我冷冷地打断他,“找我有何贵干?”

  “我是改建故宫的总工程师。前几天,俄罗斯刚刚买下故宫就让我当总设计师。听说您在收集这的蓝图?说实在的,这建筑太俗气了,我打算建立一个俄罗斯风格的宫殿,或许再画上一些鎏金浓妆,那样档次才高呢!对于后花园……”

  我根本就没有再往下听,我回忆起了当初刚刚建立组织时,有人问我:“将来的北京将会变成一个美丽的地球村,您为什么要逃离这儿呢?”

  “不,”我回答他,“我们是在坚守,坚守祖辈们传下来的传统,坚守北京的文化!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就此就要消亡,还有多少人了解北京的习俗,知道民宅中的和谐理念,懂得传统的宫廷文化呢?相比来说你们才是逃离了自己的故土,逃离了自己祖辈几代的文化吧。”那人哑口无言。

  就这样的一个科技迅速发展,文化相互碰撞、冲突、融合的时代,老北京的文化应该何去何从呢?也许没了老北京的文化底蕴,老北京所剩的也仅仅是个名字吧。这样一味地改建,难道不是在毁灭着自己的未来吗?也许,需要的是更多像我们这样,保护文化、珍惜北京文化传统的人吧。

评语:文章构思很妙,对拆与破坏的描绘生动、具体,人物之间的对话体现具体的特征与情感,场景的
          描绘很美,结尾有自己的思考与立意的表达。开篇背景的描绘过多,简单的交代即可,重点是拆与
          自己坚守的刻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xueshengzuopin/chuzhong/2016/0831/9116.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