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学生作品 > 初中 > 正文
初中

【初二·醒】邹华睿(清华附中)  

时间:2016-04-23 09:43:58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邹华睿(清华附中)

  那天,我放学回家,却在门外便听见一阵。极大的嘈杂声,有节奏地传了出来。

  我推门,只见头发花白,平日里苍老的爷爷正跟着电视上的“秦之声”节目高声的吼着秦腔,那声音大极了,像钱塘江的潮,向黄河的浪一齐乘着铺天盖地之势向我涌来。淹没,而此时的爷爷竟显得年轻了不少,须发根根竖起,高大威猛,可惜,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难听得让人想要逃离的奇怪音乐。“爷爷,太吵了,还是把它关掉吧!”爷爷停了下来,不再神气,头发稀稀疏疏地贴在脑袋上。“啪” ……,电视关掉了,爷爷没有说话,眼神却黯淡了下去,无助的看着我。我有些不忍,后悔自己做的太过绝对。便拿起手边已经被翻得略显破旧纸边卷起的《大秦帝国》。“那就看看这个吧。”说完,我赶快跑到了我的屋里关上门,不愿听到他无助的叹息声,只是这一回轮到我叹息了。

  有一天我回到家,看见爷爷的房间紧闭着,我凑过去,将耳贴在门上,隐约中听见了熟悉却又叫不上名的秦腔曲调,和着一下一下的拍子,犹如鼓桹般撞击着我的心灵。我忽然发觉,有那样的一刻,秦腔是那样的粗犷,又是那样美。

  后来,在一次音乐课上老师讲到了秦腔,秦腔不同于其它戏曲,是一种发源于恶劣的环境和艰难生活中的戏曲。所以在旋律中,一种近似哭诉和愤吼之间的情绪充斥着旋律,随着节奏越来越快,旋律也越来越起伏,形成了一种极为独特的风格。或许,这对爷爷来说,也是一种对于故乡的慰籍吧!

  爷爷十六岁从军离家,在欢送会上饮尽了一碗米酒便离开了家乡,从此再没有回过故乡。《大秦帝国》厚厚的十一本书早已不知被他翻过多少遍了。纸脆了,黄了,为了一碗地道的故土味道的面条,爷爷会坐五站公交车,却从不抱怨。每个下午,他都会守在电话旁,期待老同学的声音:“老邹啊,回去看看吧”。爷爷会突然呆住,眼神里满是哀伤:“我会回的,会回的!而能让他真切地感知故乡的气息的就是那秦腔,那种感动和欣慰从眼神中溢出,流淌到他嘴角每一丝皱纹,再到我的心中。直到今天,我才醒悟过来:原来,秦腔中包含的,是一代代老秦人,说不尽诉不完的思念与悲伤,是那不能见到老伴,不能再看见亲人笑容的无奈,何其大的哀伤。

  我多么希望再一次看见爷爷吼起那高昂的秦腔啊!我会看见他抖动的须发,看见他架起豪迈的手脚,看见他眼眸中的光——希望,吼着吼着我会看见爷爷在黄土高原上飞翔,振翅,在那交错的土路和奔腾的黄河上一直飞,飞到他那个魂牵梦绕的故乡……

  这时我醒了,醒的透透彻彻,却依稀记得那梦境,细细地回味着。

  秦腔啊秦腔,你寄托着一个老人对故乡黑白色的回忆。

评语:文章此次能抓住爷爷思想的种种表现来使秦腔的内涵得以拓宽,非常好!但文章在描写人物的行为细
         节时仍不美,建议看看张爱玲的小说,看看其中人物的细节描写,加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xueshengzuopin/chuzhong/2016/0423/8199.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