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鹤鸣(北大附中)
荆轲半跪在大殿的阶梯之上,侍卫手中的刀劈入他的身体,殷红的鲜血迸出,染红了殿中的地毯。虽然他的眼中透出不甘,最终却依然含恨倒在血泊之中。仓皇之中的秦王刚刚放松了心情坐回座位,吩咐手下人准备讨伐燕国,柱上的鱼肠剑插入壁中深数尺,刀刃所反射出的寒光依然夺人耳目。
荆轲独自一个人傍着栏杆,观赏池中的鱼儿戏水,这时公子扶苏前来,向他讲述自己想刺死秦王的打算,而他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而身为侍从的我,也赶紧拿出鱼肠剑,双手献于荆轲。
临行前几天,荆轲向母亲告别,母子二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许久,母亲才说一句:“儿啊,忠君和报君的思想是我从小教给你的,一定要坚持下去。为国尽忠。”说完已经泣不成声。我赶紧为她送上手帕,又看到荆轲眼中又多了一丝坚定。
十里长亭,公子扶苏带着手下在此大摆宴席。酒过三巡,高渐离也为荆轲临行之前演奏的最后一曲。荆轲情绪高涨,眼中透出狂热的神情,他掏出鱼肠宝剑,高举于天,对天发誓,定要取下秦王的性命。
第二天就要面见秦王了,荆轲一夜未眠,轻轻的擦拭手中的匕首。我轻轻的问:“大人,想家了?”他透过窗户望向东方,想到了自己的年迈老母,自己朝思暮想的妻儿,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公子扶苏,也越发的坚定要为了他们的未来,刺死秦王。“是啊!”他轻轻点点头,“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父老乡亲,我更需要去刺死秦王。”说道此,手中的匕首又透过刀刃反射出耀眼的寒光。“我甚至愿意为他们付出自己的生命!”
翌日,荆轲将鱼肠剑藏入地图当中卷起,纸卷被他别在腰间,我却好像还能看出其中鱼肠剑的寒光,荆轲一步步走向使他成名的地方,我却多了个想法:让这些英雄真正与常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既不应该是他们的高超的在某一个领域的成果,毕竟能人背后有能人,也不应该是他们做出的贡献。反而应该是他们独有的精神气概,一种独有的英雄气概,不正应是他们成名的原因吗!
评语:情节生动具体,用简单的时间,刻画具体的人物形象,但文章叙事之中缺少自己情感的表达,结尾
应对全文进行总结,表达自己的认识,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