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华睿(清华附中)
自古以来,人们往往在教堂的装潢上投入过多的经历。飞耸的塔尖一次又一次突破人们的极限,叹为观止的壁画,以及为制造出炫目的彩光的玻璃窗花。然而这些刻意造作的“美丽”姿态却终究抵不过一颗质朴的心灵。
六月的博洛尼亚,空气中浮着一股燥热。满目是转头的灰棕色让人更添厌烦之情。为了寻求“避难所”,我不得已逃到了大广场一旁的大教堂里,然而它大到有些让我吃惊。
高耸的扶拱飞翔,远及无法入目的苍穹,五彩的玻璃窗花被万丝阳光穿过,与略有坑洼的瓷砖交映成一片模糊的动影,更增添一丝神秘之情。巨大的水晶灯吊顶犹如云朵盖顶,却不做声,只在你移换脚步时变换着闪烁着,华丽无比。所以人都走得很慢,很轻。脚步声与呼吸声扩散向高处,穿回金属震动般的声音,又似滴水般空旷无垠,消失得无从寻觅。
人们大多漫无目的的走着,听席上的人慵懒的倒在椅子上,看着在庞大的穹顶下更显渺小的圣象。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好。
但他却是一个例外。
他只是一个衣衫破旧的乞讨者,从头到脚没有一件衣服是干净又完好的。他很脏以至于几乎看不到他的面孔,唯一亮眼的是他胸前的一幅十字架。他自己用铁条做的。
他没有理会任何非议的目光,径直的跪在圣母像前,推开酒红色天鹅绒的垫子。他紧紧地闭上布满血丝暗黄的双眼,干裂的嘴唇微微张开,用最细微的声音道出自己最微不足道的祈祷。布满泥土与污秽的食指颤抖着触及自己的额头,胸口并不断的画着十字。蓬乱的脏发垂下来,汗水沿着笔尖淌下来,他用手和唇尽力的够着,不敢污染了十字架一丝一毫。阳光斜斜的射进来,使圣母的侧脸异常金黄朦胧,光晕中含着浅笑,望着众生,也望着他。烛光随着他粗浅的呼吸摇曳不定,十字架上映出了火的影子,反射着弱小的光。
旅客经过了他,更加快了脚步,手中的iPhone又多了几张照片罢了。
没有人顾得上去注意那弱的犹如一条苟延残喘的生命一样的光,跟那五彩斑斓的迷光和金碧辉煌的吊顶一比便如同消失一般。
但我依然将他视作这世界上最美的姿态。在虚伪与浮华中,能够长存与世的必然是一个质朴的心灵。美不在外表与装饰,美只存在于心灵深处,那个神圣的地方。
评语:文章的角度很好,对他的虔诚有很好的描写,不错!但是,文章何妨借他人之口讲述他这样做的原因,
文章在结尾议论时应结合当今的社会现象去谈,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