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华睿(清华附中)
起初我认识李江老师的时候是在一场有关乔伊斯的读书会上。他作为应邀嘉宾理应来做一次开场白,然而10分钟后会议中还是迟迟没有他的身影。这时,门开了,进来了七八个年轻学子威风堂堂,站在门的两边谦卑静候——人们都不由自主从椅子上站起来,一睹风采——一个很矮的男人走了进来,他的脑门出奇的大,戴着一副学院派黑框眼镜,踩着一双帆布鞋,与到场的得意门生与肃然起敬的人逐一握手。
从此,我便记住了这个神秘的人。在微信里,你总能看到他的每日自拍以及和学生大量的对内玩笑回复。他似乎永远充满活力,二十五小时待机,理所应当地享受学生们前呼后拥的跟他出了教室。当我下课时他的班永远拖堂,引据经典和爆笑似乎才是他课堂的主旨。他认为自己为教育而生,对此,并不多做解释。
然而,乔伊斯的意识流我没有白读:他会有怎么的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又一次乔伊斯的读书会,我又遇见了他。只是这一次,他显得有些落寞。星期二的晚上,学子们不可以再任性的缠住他到十点了,到场的人也不断的提前离场,我等到了最后一批。此刻的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可以循行于人群之中的平凡人。他低着头去收拾凌乱的书包,助教老师在一旁收起了投影幕,似乎都没有注意到黑暗中我的存在。我渡到他的旁边。
“老师”我说道,“噢,噢,你好你好。”他有些惊诧,但手仍是不停的收拾着:“你有什么问题想来问我吗?”“有”。我答道,“关于您——我不了解,也不明白的。”“你说”,他随手抄起身边的星巴克杯,晃了晃,又推到了桌子的一遍。我听到了里边充满的空气。“我……您,您为什么会做教育这一行呢?是因为我找到了年轻的感觉?”
他忍不住大笑起来,努力地沟回那个空了的纸杯:“这个,咯,是我今天的第五杯。我每天一点躺倒,五点钟又爬起来——你说对了,我的确找回了不少年轻的感觉,我也想再那么年轻一把疯狂一回。然而我早已步入中年,我无法再回到过去了。希望不会破灭,只要我能让它在另外一群人的身上发光。我培养过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举办过无数次的读书会,哪一次不亲力亲为?现在,我看到我的学生,就好像看到了希望:看,这个就是我们的希望。”他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芒与火花,在灯管的强光照射下竟像泛起了雪雾似的泪花一样。
“我为学生做学习规划的时候,长安街都是漆黑的。我不会全权负责,但我要用亲身来告诉我的学生:你的资本就是朝气与活力,而你们正富有着呢!”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向我点点头。
我沉默了许久。
“漫长的黑夜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开始”他背起沉重的书包,随着电梯关门声消失了。
我们好比一群不知疲惫的人,正挥霍着我们的资本,奋力划舟向终点冲刺。然而他这个到达终点的人,却始终
评语:文章在写与老师交谈部分很自然,有进步,能更好写出对老师的认识来。但文章题为“年轻的心”,则
文章结尾应议论的当是他的“年轻”在扣题方面仍应加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