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帅(日坛中学)
一晃20年过去了,我又一次回到了北京,在这著名的宜居城市中,享受了一次故宫游览。
年近春节,我乘坐的第一批国产零排放飞机,平稳地降落在T5航站楼楼顶停机坪上。一下飞机年味十足的红色映入眼帘。十分便捷地入了境后,我发现春节的感觉不是很浓啊!那嘈杂的人群去哪了?我心情不由得颇为舒畅,十分钟后便到了家。放好行李后,母亲说要带我去游故宫,我便欣然答应。20年了啊!故宫还会是那样吗?
在宽敞的101路车上,母亲说:“好好看看这北京,和你那时候记下的样子不一样了吧!惊喜还在后面呢!”我注视着街道的样子,果然不一样了!干净了!树多了,而且车少了,雪白了!北京果然名不虚传。
到了护城河畔,母亲指着结了冰的河说:“这条河你还记得吗?”“记得啊!”我答道,那年中秋,雾霾遮天,黑水漫河,连那角楼也尽失威严地赶着些许垃圾和气球……而转眼到现在,虽是寒冬雪白,但暖阳高照,鸟儿清脆的叫声可以从很远的地方听到,而角楼的威武在此时也十分显著。瓦顶虽被积雪覆盖,但瓦片的棱角还若隐若现,红色的木制窗在白色的映衬下格外显眼……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凝望……热血沸腾。
漂泊的这20年,我环绕过开罗的金字塔,游走过法国的卢浮宫,在北极圈内看过极光……而这些被人们赞不绝口的胜景,却都比不上这见到角楼时的热血沸腾,对骨子里流过的是中华血脉的骄傲!
接着母亲带我走进故宫。自从双脚进入故宫之后,我无时无刻不被这简单而复杂的皇城震撼,广场那头的太和殿竟是如此威严,肃穆。空无一人的广场也给它增添了几分气势。走进大殿内,人渐渐多了起来,而和我小时候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一点声音,人们走动时有意的放慢放轻脚步欣赏着这传世的珍品收藏,母亲高兴带着我到了大殿的一侧,这里熟练的3D投影技术展示着一些国粹的传承情况,我惊喜的发现,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人数缺少的国粹,现在有了很多继承者,文明的复兴真是指日可待。
现在的北京,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历史气息浓厚,真的十分宜居啊!
评语:文章的故事讲得不错,对北京的变化也有相应的描写,很好,但文章写二十年以后回京,但对人物的
改变却并没有任何体现,叙事要有现场感,对人物细节的描写应加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