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白瓷茶碗,细品《论语》中内涵的我竟曾是一个追求时尚,紧随时代步伐的人。
当时,我最不喜欢慢条斯理,也讨厌“古朴高雅”。每当我听到爷爷将电视调至戏曲频道,我总会厌烦不已,紧闭屋门,戴上耳机随着强劲的节奏摇摆身体。我认为,虽然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源远流长,却令人感到做作。母亲是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她想改变我那扭曲的思想,令我懂得并享受中华文化的精髓,而这是困难至极的。
一天,母亲进入我的房间,轻拍电脑前头戴着耳机的我,说:“休息一下眼睛,我给你讲讲《论语》。”我回头,见到她手中那本泛黄的厚书,不耐烦地摇头,坐定地吐出“不要”两字。母亲没有放弃,继续不停地劝我。终于,在母亲无数次固执地劝说与急切的眼神下,还是随母亲来到沙发。然而,母亲津津有味地讲着,我却困意渐长,没有多久便睡着了。母亲很无奈,但她仍没有放弃。
又有一天,母亲神秘地把我带到茶几,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递到我手中,说是一份礼物。我满怀期待地打开,而眼前的物品却令我有些失望。那是一个白瓷茶碗,洁白无瑕的瓷上映着一朵嫩粉的荷花。如此典雅美丽的茶碗却在那时的我眼中有些单调,与我内心盼望的强烈色彩感完全不符。母亲问:“喜欢吗?”我也只是附和了一下,便将它放在了书桌上,不在理睬。一天一天,白瓷茶碗中的茶水总会以新鲜透彻的淡绿色,变为发出腐臭的深棕色。母亲则连叹息令我有些难受与抱歉,却无法对它引起注意或产生喜爱。
从那时起,母亲更开始更换不同方法。在假期时带我去什刹海坐黄包车,又带我去茶城品茶,有时还带我看话剧,听京戏……潜移默化下,我竟品味出了这传承下来的特殊美感,有些唾弃了我曾喜欢的强烈节奏与五彩斑斓。我开始主动沏茶品茶,学唱几句京戏,尝试几笔水墨画。曾经只看小说的我也开始读起了古典文学名著,闲暇时也从幼稚的电脑游戏变为了欣赏旗袍,脸谱……母亲将我的改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看着母亲那欣慰的眼神,我恍然大悟:这改变,是来之不易的成果,是母亲的,是我自己的,是我们共同的!
抿一口茶碗中淡绿的竹叶青,似乎更加甘甜了呢……
评语:文章明显整体感更好了,对自己的变化展现很充分,好!有进步!但文章对母亲行为的细节,如“论
语”“茶杯”部分的行为细节描写不足,对她的“不易”的展现仍可更进一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