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不让走了,听说要拆了。
只是很调侃地跟同学说着,那文具店是不是没生意了啊,卖糖葫芦,羊肉串的是不是不会再来了啊。
后来真的要拆了。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着我们昔日风光无限的校门,突然就有了些怨气。哪有一个学校会有一个和我们一样质朴无华的校门,却将怀抱永远敞开给无数学子?新的校门只是为了华丽和名声?
机械轰隆隆的响声早说,拆了吧,拆了吧。它如鹰喙般的铁钻在“北大附中”四个大字上显着威风,摇头晃脑终于“下口”了。四个字分成了两座孤岛,那铁喙钻进了“附中”右侧的柱子。它只是轻轻摇动了几下,得意地停住了。右侧的柱子轰然倒了下去,扯带着“北大”二字,左边的柱子便也在烟尘中没了踪影。
很多学长都说,南门是附中的一个象征,尤其是南门的夜景。
记得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轻轻拉出一张卡片,上面是朦胧灯光笼罩下的南门,静谧的橙红灯光泼洒在“北大附中”四个大字上,这便是我对附中的第一印象。
沉稳,朴质,庄重,自由。
很多人说附中自由,每天中午南门进进出出的学生,街上的叫卖声都成了这样的特色。有新初一的孩子站在路口,大朵的棉花糖挡住了脸;卖盗版书的叔叔手插在兜里,看几个学生在几本书间犹豫不决;即使冬天也会有人举着冰棍在保安的不解下走进校园。这些都是我们无比熟悉的风景。冬天合唱团有时候会训练得很晚,几个人一起从传达室穿过并抱怨着什么时候已经锁了南门,却又放慢脚步留恋着屋里的热气;有人站在门口等着家长来接,灯光拉长了南门的影子,安静得不再有烦躁的感觉,只有家的温馨。
可是有些事总是失去了才会珍惜。
和我一起围观的人全都沉默不语,想照相的却又不忍拿出相机,呼吸是轻轻的。
工人走了回去,用水浇着扬起的尘土,一切继续,似乎很顺利。我确实突然有股怨气不知何处发泄,倒和边上的人怪起工人太无情直接拆去了南门。
后来在网上看到一段学生录的视频,里边那句:“这,这也太……”倒是代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情。
“拆都拆了,难过又何必呢?”一个学长踢着脚下的石子。“记着吧,其实改变是为了让以后更好。”
校庆时,南门有了它的新面孔。篮球场外又多了一个以前南门的缩小模型。
附中在变着。迷蒙的烟尘中,我们怀疑着,也相信着,附中的未来会更好。
是,我们都会记住这一天。记住附中的蜕变,记住我们所爱的,所相信的母校,她在变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