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子彧(四中)
在中央音乐学院后门,有一楼小楼。这儿特别安静。还有一个小花园,那里有2棵石榴树以及一些灌木和野花。你穿过小径,就到小白楼门口了。
你先上楼,那里是杨鸿年老师以及其他老师工作的地方。放眼望去里面,诠释一摞摞的谱子。你总能看见他戴着镶金边的老花镜,一边在写些什么。有时还会停笔想一想,或者是问问其他老师。窗台上摆满了植物,显得安静,又富有活力。你站在办公室里,不会觉得很拘谨,反而感到很轻松。
你下了楼梯,去看看排练厅。厅里的墙壁挂满了合唱团出访各地的合影,它们都是按年份排的。门口有一个柜子,里面都是参加比赛获得的证书,奖杯。我每次都看着奖杯,证书,心想:杨老师真是把全部的音乐理解倾注到了我们少年合唱团上啊!
杨爷爷身体不是特别好,所以他有时候会来指导,有时候就不来了。但这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每次在杨爷爷来指导的时候,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一眨眼,1小时就过去了。杨爷爷是坐着指挥,有时候高兴就会站起来,在这个声部指挥一会,又快步走到下一个有表情符号的声部给一个手势,或是很用力,或是很轻。我们的眼神总是跟着他走的。他站在哪,我们的眼神就跟到哪。如果他是坐着指挥,我们也能把该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我觉得,杨爷爷坐着指挥和站着指挥是一样的,都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我前几天看了一期节目是专门关于杨鸿年与他的国交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他在节目中说:“创办合唱团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给大家提供一片音乐的净土,让它们有一颗纯洁的心。”
他有时会坐轮椅的,看起来连路都走不了了。可是,他有时会骑自行车。那次,他一只手拿着拐杖,另一只手握着车把,腿一跨,就翻上自行车,马上骑了起来。这可一点都看不出杨爷爷走路要人扶,扶着还颤颤巍巍的。这时的杨鸿年爷爷,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正与他指挥是一个样的。他的身上处处体现了一位艺术合唱界泰斗的身份与气质。应了他的话:“我一直奉行‘艺术至上’的原则,为了搞艺术,一切我都可以不顾。”
每次杨鸿年提起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时候,他就会像夫妻提起自己的孩子一样显露自豪的神情。正是因为他付出了艰辛与憾事,让合唱团成为世界一流的,所以他很自豪。合唱团获得了那么多的荣誉,他每次都说:“把过去的都忘掉,我们从零开始。”才让合唱团变得越来越好。
杨鸿年虽然是中国合唱界的泰斗,但是,如果你去靠近他,去了解他,你会发现,他是一位和蔼可亲,有童心,爱笑的老人。他从来不会摆架子,总是那么平易近人。这就是我们敬爱他的原因。
现在正值暑假,可我还是常常想起杨鸿年爷爷,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和他骑自行车的背影是那么健康。只有靠近,才能进一步的了解他人,让我懂得了他对音乐,对合唱的热爱,以及他一直奉行着“艺术至上”的原则的这份坚持与爱。
评语:文章整体写得不错,对人物的展现也较为充足,但是,本文对行文仍可更紧凑一些,对老师平日里
的行为不宜写太长,用列举的方法,而后写出感受就可以,不宜事事皆细致,试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