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天睿(人大附中)
金秋之时,汽车飞驰在乡间田边的柏油路上。窗外闪过一片片金黄或碧绿。忽然,一片突兀的焦黑从眼前掠过。我指着那问:“这是什么?”答曰,这是麦秆的骨灰。回想起以前看过、听过的麦田,第一印象或许是壮观如潮的金色麦浪,又或是文人墨客笔下虚心低头的气节。但无论如何,却从未出现过她的身影——默默无闻,为麦穗运输养分的麦秆。
再望向麦田,不禁想到,也许,她原本也像一位懵懂的豆蔻少女般,无忧无虑地,轻巧快活地生长。可现在,她却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青涩。经过岁月的摧残和风雪的洗礼后的她,因头顶沉重的麦穗而不得不弯下了笔直的腰;碧绿的衣裙也被岁月染得灰黄;蚊虫的叮咬和动物的击打更在她身上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与印记。可她毫无怨言,甚至从未流下一滴诉苦的泪。她仍用她已枯老的身躯,将一切营养献给肩头的穗;用她粗糙的手,把穗托向高处,托向天空,托向没有爬虫、远离危险的乐土;用她瘦小却有力的身影,诉说着她的坚韧与奉献。
在她脚下,有一条藤。
那是一棵菟丝子的藤。嫩绿的茎爬绕在她的脚踝处。小小的菟丝子——被称为无根草的寄生者,毫不努力地,站在别人的劳动上,把她的努力占为己有。贪婪地缠抱着她的身体,长出似扇面般的,小小的花叶。在风中叫嚣着,绽放着那份不属于它的美。而她,却选择了包容,选择了与这份自私的生命共生,付出着那份范围之外的善良。终于,在她的温暖下,菟丝子低下了头,回归了那片它出生的土地。
终于,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到了。可她的死期,也到了。
成片的麦秆被拦腰砍断,乳白的液体从切口流出。也许,这是她的血,从伤口中涌出。或许,这是她的坚韧与顽强化成的液,使她还有一丝希望,继续奉献下去。可我坚信,这绝不是她因怨恨与失落流下的泪,哪怕是一滴。因为她是那样无私,那样圣洁,那样伟大,不求任何回报。哪怕生命已经终结,她的奉献也不会结束:被砍下的部分,要么在烈火中燃尽自己的身体,为人们留下光明与温暖;要么在机器中粉身碎骨,用躯干造成纸张,书写知识与文明;而留在地里的短短一截,往往会被农民一场火烧尽,变成满地的黑色骨灰,回归到抚养她的大地母亲的怀抱。
望着满地的焦黑,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想冲下车,用双手捧起她最后的,留在世上的证明。想为她建一个安身的坟冢,让她有一个安心之地,让她得到她应有的结局。
可我不会这样做,因为她的奉献精神永不会死亡。她的骨灰,飘落在广阔的大地,化为新生植物的肥料,永远地、生生不息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再回首那片焦黑,恍惚间,却又不再觉得压抑或死寂。麦秆的奉献与伟大,将永远留在我的心底。激励着我,成为一个像她般无私的,更好的自己。
评语:(36分)对麦秆特征的呈现生动,场景的设计很美,叙事之中对比的呈现突出。若在叙事之中,有
意围绕主题使情感有层次,文章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