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叔洋(人大附中)
我要在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后面加上一句“以书为镜,可以明深重”。
如果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这面镜子,我绝不会明白一百五十年前沙俄的社会竟和我们现代的中国社会有着惊人的相像性,人们竟是如此自卑、自负,如此短浅、不明世故。
西伯利亚流放地的少校,并不是以法治,正相反,我不知道他是否知道法律存在的意义。“我是你们的沙皇,我是你们的上帝。”这句话快成了他的口头禅。
有时候,谁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性情开朗的人会突然将几个鲜活的灵魂送出这个世界。我想,由社会造成的童年环境和教育是一切的基础,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不尊重便是导火索。
犯罪不单纯是单单因为什么简单的动机,而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一种缺陷,一种扭曲。现在,不断在有人毫不知情地向别人的心中播洒仇恨的种子,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并不知情。
但更多的,我也看到了人们接受自己命运如此彻底的麻木和对别人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冷嘲热讽的自卑。
我们在幼年往往会形成一种想法,“既然我无法改变,那就接受它。”诚然,这会令你现在好受一点,没有什么比意识到亲手扑灭了火焰,却在需要他时再也找不到火种所更让人绝望的了。
同样的,我昨天夜里抱着被子偷偷哭泣,却在今天早晨向一个嚎啕大哭的不幸之人投上了轻蔑的一笑。不也是现在人们内心弱小自卑的最佳范例吗?
便是书这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社会,《死屋手记》他是其中一小点,我所能体会到的,无疑更少,而我摆在这里的,连一丁点都算不上吧?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这面镜子,才能让人们明深重。照出了社会,照出了自己。
评语:文章的角度很独特,也能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文章仅仅写照出了当今,但是照出以后该如何
做呢?文章缺少交代。另外,文章在写书中以及现象中列举的情节仍不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