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人大附中 > 初中 > 正文
初中

【初三·瘦胜西湖也如诗】罗泽雨(人大附中)  

时间:2015-06-03 18:40:48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罗泽雨(人大附中)

  “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比书画,故应唤作瘦西湖。”

  漫步扬州城内外,竟不觉已到了瘦西湖,早听闻这里乾隆极盛时期的美好景色。远远望去竟真是“两梯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后直到山。”沿着曲折,瘦长,蜿蜒湖水的,是古人为这世界增添的一抹诗意。

  我将眸光流转在这瘦西湖的一路风景,口中轻声呢喃着二十四景每一处的名字。我看那“西园曲水”缓缓流淌的秀丽,看那“虹桥揽胜”高高挂起的雅致,看那“梅岭春生”轻轻溢出的灵动终是与千年前康熙和乾隆一样赞叹出声,因而我看到那于这湖边之景中影影绰绰的唯美诗意。原来,不是说大气豪放的才是诗,不是说悲伤凄美的才是诗,而这婉婉丽丽,于阳光下发散唯美气息传播到每一个品味它之人的瘦胜西湖也如诗!

  我走进每一处西湖古苑,看到那历代大家云集在扬州而留下的无数典籍诗文。而这些诗文随着每一年四月的春风卷着温暖拂过窗棂时,这里的一切就鲜活了起来。记得那虹桥上的点撒墨迹,“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诗意蔓延,我想,如果把瘦西湖比作一位古典美人,那么是诗歌揭开了她的盖头,如果把瘦西湖比作是一步长剧,是诗歌揭开了它的帷幕。历史将它浸泡,而当它于千年之后的今天浮于我心中时,那其上每一处挂附的水滴都如一字一句,终在它完全露出水面时如诗般唯美。

  我合上双眼任微凉柔风携着书卷与自然的香气拂着面颊逝去。心绪竟于旧时被唤醒,于那天空之处看着古时的人们过着“四八节”,风晨月夕,化出无穷奇趣。各家的女子,各处的游子,各地的诗人,将于此仰望着同一片天空下的景色,流连于这唇色降临时,烟花三月下扬州时的沿湖二十四景,漫步于瘦西湖畔,但见几步一柳,好似“绿雾”柔媚动人。不知这万般诗情唤得多少赞叹,历史文化的传承一年一度的复现在这湖畔。历史将它唤醒,任其妖娆,而它于这妖娆中将诗歌吸引,并附于自身。

  时间一过,竟是下起了蒙蒙细雨,托起一把油纸伞,看向那湖中,许是看到一起鲜活了起来,清露踏着雨滴落下的涟漪一圈圈于湖中泛起。脑海中是古时裙袖悠然的女子清丽于雨中叹息,也许是诗人的无奈落入其中。每一篇诗歌赋予了这里一起的升级,如青涩般浮现,我忆郑板桥“月米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将“月观”唤醒,因而如今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于月光下温柔摇曳的台面,轻吻月留下的影,仿佛这份长久的眷恋依旧于微风中被凋零,如诗如画,又忆起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予那桥的思绪玉带状般的拱桥如一痴人,于忘川中联系着四边的一切。于千年中不肯放弃。由此我看到了落帆栈道通向九曲桥维系着吹箫亭四周的波澜。一切是依如人般的生动,于雨中弥漫,竟似诗人写下点点自己,如诗唯美。

  忽见那天上圆月,忽想到《望江南五亭桥》中写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又看何这月光洒向波光粼粼西湖水,竟是朦胧了起来。清晰的,是我的影。顿觉是否多年以后再有人静对这片景物时,眼中会映出我微纤的影。而这千千万万停留在这里品味着这里,凝视着这里的一切的人,汇聚成了一个个文字与符号,而这凝于这湖其中的魂将全部重新排列,重新整合,终于在人类的目光中成就了如诗的存在。

  瘦西湖伫于历史,伫于心中,而它选择了最美好也是极温暖的存在方式,即为诗歌。

  瘦胜西湖也如诗。

评语:文字动静结合,虚实相映的手法运用得很美。特征与集中的列举很好,但结尾的总结思考不突出,
         可谈诗意是亘古不变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rendafuzhong/chuzhong/2015/0603/6504.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