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芳泽(人大附中分校)
当时,我再也忍受不了雾霾,沙尘……于是,我离开了北京。不,是逃离了北京。
49年过去了,终究还是有些想念儿时在北京的生活,暑假便与女儿一起来到了北京。可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在我面前的北京,已成为了一个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宜居城市。
在曾经车水马龙的长安街上散步,淅淅沥沥的小雨为眼前古朴典雅的环境又增添一份味道。湿润的空气混杂着泥土的芳香沁满鼻腔,宽阔的大道已修成了绿荫环绕的栈道。古色古香的红墙立在两侧,守护着巍然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与天安门城楼。又经过几个街区,竟感觉有些熟悉……那是我曾经的家!拉着女儿激动地跑去,发现小区正被条条胡同所包围着。灰色的墙砖,洁白的门墩……一切都与书中描绘的老北京如此相似!我不禁热泪盈眶,守护文化,曾一直是我初中时所奋斗的,我曾学唱京剧,我曾研究胡同与门墩,我曾发表过有关文化传承的论文……曾经北京令我如此失望,如今北京还给了我一个已实现的梦想!这时一位遛着鸟的大哥走过来,对我说:“以前住这儿吧,我也是看着北京一路走来的。在这高速发展的同时,雾霾消失了,文化也被拯救了呢!”激动不已,抚摸着青色砖瓦,感慨万千。
再次回到母校,不禁潸然泪下。曾经在三环路边挤在两条小道中间的中学竟成为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四合院。那颗大杨树依然在那里,不过多了几分沧桑。门口高处的匾额上赫然写着校名。踏进校门,仿佛有种匆匆奔向教室上早自习的感觉,不过不一样的是——不用戴口罩。操场已扩大成了标准场地,被红墙环抱着。路过那带来无数回忆的食堂,只有板子上还没擦掉的菜谱:“今天特别小吃——艾窝窝”。如此充斥着文化气息的校园不免令人不太适应,却又心满意足。新的母校,你好。宜居城市中的母校,你好。不堪回首的曾经,再见。
我忽然明白,宜居城市,并不是高速发展的科技与令人窒息的快速生活,而是那传承下来的一份精神上的舒坦与安宁,还有令人放心的,最自然闲适的环境,褪去跟紧时代步伐的压力,留下最精华的文化,才是“宜居”的真谛。
女儿看着我在思考,拽了拽我,说:“妈,这里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咱快继续走吧!”
评语:文章有不小的进步,叙事中能将城市的变化很好地展现出来,好!但文章与女儿之间的情节仍太少,
带女儿参观的事显得有点单薄,试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