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区县范文 > 高中 > 正文
高中

2010年西城区一模范文:传统文化依然在(56分)

时间:2014-07-30 13:05:27上传者:国思访问:

  高三十班 许天阳

  中国——古老的东方巨龙,其背后有着滋养千年的文化底蕴。但随着现代化的冲击与掠夺,这些传统的文化能否禁受住考验?不必担心,我们的传统文化依然在。

  因为那是我们的根。

  人们曾担心京剧与昆曲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消亡,但当白先勇带着“青春版”的《牡丹亭》走进各大高校时,这门传统的艺术又在新的时代绚丽的绽放了。年轻的脉搏和着古老的韵调,白先生为我们上演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梦。

  传统的文化依然在,它们走进了现代的鼓点,继续着华丽的舞蹈。

  近期的“通俗历史热”也是传统文化犹在的标志。现代人在前进的路上难免遇到困惑,而古代先贤的智慧穿越千年,依然能对当今社会有所启示。出于这个想法,《百家讲坛》等号召全民读历史,全民学习传统文化的栏目应运而生。且不说这是不是对于历史的不敬,单看它让中国人又开始回读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这一点,“通俗历史热”就足以称道。现代人在传统文化中,抵达了自己。

  传统文化依然在,它给与我们启示,让我们急匆匆前行的同时,有时间思考。

  今年清明,季羡林老人魂归故里。人们在这一天,又会回想起那个故事:一个新报到的学生,请一位不起眼的老人帮忙看包。待到几个时辰后回来。老人依旧守护着那些行李,毫无怨言。后来,那个学生才知道,老人就是当时的荣誉校长——季羡林。季老走了,但他依然在帮我们看包,就像他一生奉行的那样,只不过这个包,叫中国传统文化。

  季老用笔写尽了中国的精气神,是他使北大拥有了如今的传统气息。

  传统文化依然在。因为那些文化的守望者一直坚持着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名节,并将它们弘扬。

  我们不会丢弃传统文化,这中国人的根,因为传统文化已融在我们的血液中,它,依然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quxianfanwen/gaozhong/2014/0730/209.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