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见”,相信,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基石。正因为有了相信、因为相信的力量,我们才能全力以赴追逐梦想,最终有所成就。
相信,是个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条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相信是人类意识的表现,更是人们对事实的理解与态度。朱自清相信心中的信念,即使饱受疾病之苦也不受嗟来之食,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袁隆平怀揣禾下乘凉梦,让全中国人民都吃饱饭,披星戴月,荷锄而归,只为风吹稻花,天下再无饥馑,最终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对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极高的憧憬和向往,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古籍,走访老中医、查阅大量民间药方,最终取得“青蒿素”珍贵成果。他们的相信,是对自身意志的坚守、对国家伟大复兴的追求、更是心怀全人类的大爱,无不体现着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正是这种立足于社会责任感的信念,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驱使着他们潜心钻研、勇往直前、继而有所成就。
相信,更在于知行合一、实现内心所信。仅有相信,没有实现的过程,那仅仅是空想,不断地追求所信的过程,才是相信的力量之所在。“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一味地相信只能让人沉溺于虚无的海市蜃楼。红军两万里长征,跨雪山,过草地,缺衣少食、饥寒交加的环境中,正是他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不断鼓舞着他们,将相信变为不竭动力,从而饮雪水、掘草根、食草籽,最终胜利完成战略转移。以此可见,相信的力量实质上是追求内心所信的道路中,不畏艰险、披荆斩棘的外部环境的顽强不屈、奋力抵抗的精神。
所以,相信的背后,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展望,更是为了社会、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的庄严的社会责任感,换句话讲,就是厚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中华文化基因,是每个人对祖国的认同。
然而时至当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们似乎选择不再相信,不再相信学术胜于权术,不再相信风骨硬于媚骨。他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被光怪陆离浸染,从而丢掉了文化自信。于是,躺平之风横行霸道,青年们不再具有朝气与活力,文明之风也无从弘扬。所以,只有青年们选择相信,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才能点燃进步的火炬,点燃文明的圣火,弘扬中华之文化,发扬民族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