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其他学校 > 高中 > 正文
高中

【高三·故乡的沦陷,依托的沉沦】白睿阳(中关村

时间:2015-01-23 19:23:18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白睿阳(中关村中学)

  “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不错,每个人都与自己的故乡血脉相连,只有身在故乡,他的心方才是静的,是稳的。而如今,幢幢高楼林立,人们也背井离乡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殊不知他们的故乡正在悄悄沦陷,依托无处可寻。

  我想,地理意义上的故乡,只有一个空间符号,附属于人的一种身份。然而精神上的故乡却不论家乡怎么变,总是在那里,为情感所寄,内心所依,灵魂所栖居。

  诚然,追求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是中国城市化,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但是越来越多的乡村被连根拔起,迫切追寻城市足迹的做法只能使得离家愈久之人对故乡的依托愈加强烈。乡村或许愈是相近,愈感骄傲。而在外的游子呢?依然每年都回到故乡,却越来越找不到故乡,这种情感的摧残,分明是既心酸有痛苦且愈发强烈。

  我们的故乡,收纳着太多珍贵的记忆,无论是对自然万物,还是对亲人玩伴,所有的一切都带有着故乡的气息。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见证,见证着我们第一次接触世界的感知形成。因而,当我们回想故乡,没有阴霾,没有污染,安静而祥和,但一旦踏足真正的土地,留下的便是无尽的茫然与陌生,来来回回,想象逐渐消失,而臆想却更深了……

  当然,我们的故乡也是一个人的根之所至。就如肖邦的《E大调练习曲》,是他被迫离开祖国波兰前往巴黎时所作。他对故乡的思念,便是情感与归依的寄托,在这首曲子中表露无遗。最终肖邦无缘回国,但他却把自己的心脏寄回了波兰,可见这便是他的灵魂,而祖国波兰则是盛装的容器!

  或许,故乡的沦陷并不仅限于现代化的脚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故乡视为耕作之地,回去就意味着成为农民。因而他们宁愿成为城市中奔走的机器,惶惶终日。而他们对故乡的依托也只能牵系于留守的孩子与长者的坟茔,因此故乡便已开始沉沦,待到灰头土脸,四处碰壁后回乡寻找心灵上的慰藉之时,故乡早就没有了,而他们也因此成为滞留在城市,真正无处扎“根”的流民,岂不哀哉?

  我想,每个人都幻想过荣归故里,然而故乡却不等你,只能允许你快步地追赶曾经的痕迹,而它们也终究会湮没于历史的烟海里。而我们能做的,无法阻止,却能让心灵踏上“归乡”的旅途,留有深刻的印记,或许在将来,还能对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自我原谅,自我慰藉。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当你回家时,故乡还在不在?我热切地希望它在,永远都在!

评语:妙哉!非常棒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能由表及里,深入剖析故乡沦陷之痛,之殇之思,行文非常流畅
        自然,还很有深度意蕴,令人回味,引人深思,表达了自己的忧思慨叹,非常好地达到了训练成效,
        赞!加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qitaxuexiao/gaozhong/2015/0123/5465.html
更多作品图集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