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其他学校 > 高中 > 正文
高中

【高二·丢失的故乡】王曼茜(22中)

时间:2015-01-23 19:12:50上传者:国思访问:

    作者:王曼茜(22中)

  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一种集体弥漫的当代情绪,所以说丢失的故乡正是我们内心丢失的东西。

  故乡,一直是中国这个传统国家历代诗人们吟咏的主题词,尽管总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思乡之苦,但在农业社会里,故乡最终会成为游子们骸骨和灵魂的皈依之地,是每个游子的情感所寄之地,内心所依之地,精神所佑之地,还是灵魂所栖之地,承载了太多成长的记忆。故乡好比是一个玻璃容器,透明,简单,里面装满五味杂陈,这美好的记忆是一笔回味无穷的财富。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诚然有着归乡后的如释重负和淡淡的喜悦。

  只是如今,仿佛一夜之间。许多人再也无法体会这种持续了数千年的感情。

  如潮水般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席卷中国大地,千篇一律的高楼和水泥马路,取代了祖先们修筑的土墙,院落与胡同等富有文化特色的建筑,田野和村庄正在迅速消失,旧时的城市社区格局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一些效仿西方的公寓,别墅等看上去奢华的建筑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随着故乡环境的变迁,人们储存在其中的那些旧时的记忆也一同灰飞烟灭。

  同时,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徙,破坏了原本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生活秩序,被时代的潮流裹狭着,人与家庭,自然,四季都仿佛断了联系,被孤零零地悬挂在大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里。就拿北京来说,大量外地人口的涌入,造成交通堵塞,治安混乱的现象数不胜数,更是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成本,好像丢失了一切当初的模样。

  更糟糕的是,在这个一路飞奔却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的狂躁过度里,原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共识失去了,没有什么事物能够被彻底尊重,这也导致人们失去了精神上的寄托,没有了归属感与方向感。

  我们应该找回丢失的故乡,处理好平衡。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做好生态保护,多一些科技与人文的因素,每个人尽自己的努力让民主化国家的明天越来越好。

  在历史的大湖里,任何孤立的个体,都是短暂无意义的存在,只有作为故乡的一份子,用族群的脐带汲取养分,才能回望过去的岁月,才能有沉静的力量,面对未知的将来,找回丢失的故乡,就是找回我们内心失去许久的一片宁静。

评价:漂亮!文章写得很精彩,作者思路清晰,先写故乡的现状,对比之后阐述危害。最后提出解决之道。
        行文有意蕴,颇有思考见地,赞!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zuopin/qitaxuexiao/gaozhong/2015/0123/5449.html
更多作品图集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