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珺(科大附中)
无数个夜晚,我们曾在迷茫中辗转反侧,我们妄图去了解不存在的感受,而其总是无法触及。于是我们产生了对“无我”的恐惧与对“有我”贪婪的欲望。这欲望吞噬着我们安然淡定之心,殊不知“水盈则满,月盈则缺”,当“有我”超出了一定限度,得来的也终究是一场空。不如淡然面对。
也曾在世间追寻,人死后究竟魂归何处?然无论如何,对于生者来说,死去,也就是不存在了。这也许就是许多人怕死的缘由吧,当享受过“有我”所带来的充实后,又怎会愿意感受那“无我”带来的无尽虚无?真正可怕的不是生命凋零时的痛苦,而是生命逝去后的无感,是生命印记从世上剥离,是对自己的离去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无奈与不甘。
有我的欲望无时不刻地吞噬着人们的内心,于是人们畏惧死亡,当灾难来临时总是赤裸裸地将对生的贪婪展现,正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但他们又得到了什么?他们就此获得永生了么?他们最终不过是晚些化为黄土,终没能留下一丝印记。
回首于历史长河中寻找,也曾有些生命成为永恒。也曾羡慕海子,当他身卧于山海关铁轨之上时,其作品已摆放于家家户户的书架之上,此时就算躯壳不在,其灵魂也将永存世间。至少从此之后,世人都会记得这世上曾有这样一位诗人奋力呐喊过。我羡慕他的才华与勇气,更羡慕他的不朽。对他来讲,这世上已是“无我”,但对于全世界认识他的人来讲,他永远保持着“有我”。
然我们大多出身平庸,渺小的生命是否就如蝼蚁?无声地来,在世上留下点滴脚印,又无声地去,任由自己被时间冲走而不留半点痕迹。是否生而渺小的我们注定无法引起他人注意,注定无法在世间激起半点涟漪,也注定听不到旁人的叹息?生而无痕,未曾“有我”么?
渐渐地,我开始明白,既然这一刻世上确为“有我”,我就要让这一刻过得充实,努力让自己一生不留遗憾。“得之安然,失之坦然”既然我们深知终有一天这世上“无我”,但相信此时“有我”总好过从未有我。
当你淡然面对,安然生活,你也能让这“有我”延续或是“永存”。“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你我皆非圣贤,但我们此刻存于世间,就无需感慨无我后的空洞。有我无我,世间曾有我的痕迹都将永存。不如淡然面对这无我,用一生让这有我永存。
评语: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构思行文显得格外从容洒脱,认为应淡然面对有我,无我,认真活在当
下,写出了自己真正的独立思考,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若能援引苏轼《前赤壁赋》关于永恒的论
述及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死生的看法会更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