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博文(北外附中)
一个政治课上,伊老师被问道年轻时的梦想。几乎没有犹豫,“就是当老师,”她说,“我当年甚至放弃了更好的大学,来读师范学校,原因嘛……就因为我热爱这与学生相处的感觉。”
不管怎样,在我看来,这热爱似乎有点过了头。大概是因为初中三年,我的耳根就从未清静过。
“吱……”班级的后门被轻轻推开,便看见伊老师将头伸进来,对正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的老师摆摆手,便把眉头一竖,看向就坐在门边的我与同桌:“你们俩个话怎么那么多啊?既互相影响,还不考虑别人,下课调座位吧。”之后再把门轻轻一带,撇下一句“真是的,这孩子……”只是借块橡皮的两人,竟无言以对。
“哎?!谁把我书包拿走了?”一个经常把书包放在过道中间的同学焦急地问,“我拿走了,放在这边不影响同学走路啊?想要写检查”便走了,留下一个惊诧的身影张大了嘴巴。
还好,伊老师不是那种爱发脾气的人。可是我们便能勉强抵挡那唠叨攻势。而人总是有火气的,谁也不例外。
这次运动会入场式,谁都不满意。也许是有一半同学去德国交流了的缘故,班级的凝聚力也似乎不见了。而那无力的口号,懒散的步伐,自然被伊老师看在眼里。
第二天的班会课,上课铃是夹杂这“咚咚”的跺脚声响起的。原来是伊老师。而关门时也是“碰”一声。“这次运动会入场式,我非常不满意!”声音是颤抖的。“你们太懒散,太悠闲,太多话,太让我失望了。”她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敲”击几个关键词,“班级的魅力呢?凝聚力呢?精神呢?我带你们两年了,就是为了培养这个,她说不下去了,就把手中的粉笔往讲桌上一摔,粉笔随即段成两截,随之,我……”“唰”的一声,眼泪掉了下来。随着眼泪一起掉下来的,是半截粉笔,“叮铃叮铃”,显得异常响亮,它滚到我脚边,仔细一看,上面好像有一滴泪水划过的痕迹。
有一次,我去办公室找伊老师,却只寻到了她那放假无处去,只得跟母亲来学校的儿子。见了母亲的学生,他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他说,他很少见到他的母亲,就算偶而一瞥,也是在忙学校公事。而那少的可怜的聊天,也被母亲的学校占据。什么今天哪个学生终于懂得收拾桌面啦,什么那个学生考试又进步啦,什么班里运动会拿第几啦……而儿子,似乎总是被忽略的那一个。
我震撼了,我直到那一刻才发现,原来对伊老师来说,我们如此重要,原来那一句句唠叨背后,隐藏着如此大的牺牲,原来,伊老师,是真的,无私的,忘我的,热爱!
这一天,伊老师剪去了长头发,短发让人看着很不习惯。
“哎呀,40多岁的人啦,又天天忙里忙外的,操不少心,头发都有点白了,剪短发看不出来啊……
评语:文章的题目不妨改为“最疼我们的人”,文章能将老师的付出写充分,对她的严与爱情节很充足,
背景的介绍使文章更进一步,很好!但文章叙事不够紧凑,细节描写仍应加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