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天一(育才中学)
我拉着雨伞,牵着女儿的手走进了胡同,二十年后的北京生态环境十分不错,碳排放量为零的环保屋功劳不小,迅速流行起来,于是胡同里,钢筋水泥筑构的餐厅流行起来,取代了平房,我内心一震:“这,还是我所认识的地方吗?”
餐厅由于钢筋水泥奇特的组合形成而显得大气美观,“妈妈,去吃豌豆黄儿嘛。”女儿拉着我的袖子,把语调托的长长的,颇有撒娇的味道。
走进北京小吃店,在餐桌旁坐下,餐桌,椅子带我们升到了玻璃观景台。随即,一个机器人用僵硬而标准的普通话招呼我们。我点了一份豌豆黄,付了钱,机器人拿回来了一块用纸包好的豌豆黄儿。女儿抓起豌豆黄儿,细细品起它的香甜来,脸上漾着满足的笑。我就透过玻璃观景台,看着雨中朦胧的胡同。
外面,一片灰蒙蒙的。环保屋的钢筋水泥制的外壳,如一只只奇形怪状的灰色巨兽,匍匐在胡同的两旁,十分怪异。胡同上的人们,打着不会湿的雨伞,匆匆的走着,来不及向熟人打招呼,因为雨紧了。他们的伞,因涂了特殊防水涂料,也变成了暗灰色,亦如他们冷漠,自私的心一般。路旁的太阳能电灯,也因阴云的笼罩,显得灰蒙蒙的。整个胡同压抑而忧郁,死气沉沉的。
我仿佛感到了人之间冷漠的寒意。我看着玻璃观景台里的其他人,大都低头看着环保手机中的“迷你新闻”,再不就是尝着小吃没有交流。
“妈妈,机器做的豌豆黄儿太好吃啦,北京这么多机器人,把咱们的生活打理得这么舒适,难怪北京宜居呢。”女儿的声音传进我的耳中。再看那张包装纸上,印着“机器制作,卫生快捷”八字,连食品制作也依赖科技!
打起雨伞,走入雨中。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胡同小摊上买豌豆黄的情形。那个卖豌豆黄儿的,是个年轻人,十分开朗。每次生意忙时都不忘与熟人问个好。我买豌豆黄儿时,还不忘嘱咐:“小姑娘,慢点儿吃,别冰牙……”雨声,淅淅沥沥的传了进来。女儿,仍在说着机器的好,她不会懂的。这个灰蒙蒙的宜居北京,由于科技与机械的发展,渐渐冲淡了人们关心,交流的人情味儿。大家变得冷漠了,我夹在冰凉的钢筋水泥间,“这,是一个机械化的时代”,我想“宜居的北京,或许真的并非那么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