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强衡夏(三帆中学)
踏上北大百周年剧院的台阶,朝门内望去,大厅的橘红灯影依旧,就好像当年。
儿时的周末,这里是我最爱到访的地方。曾无数次在剧院前巨大的剧目宣传画前驻足,也曾无数次在舞台前流连。歌剧,话剧,芭蕾舞,《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睡美人》不知看过多少遍,但最吸引我,还是京剧和昆曲。
小时候,台上的花旦青衣就是心目中的美女,晶光闪闪的珠钗,翠眉朱唇的浓妆,层层叠叠的石榴裙,轻盈素白的水袖。是京剧,昆曲带给了我最初的美的印象。使得多年后,仍记忆犹新。
长大些,被戏曲里的故事情结所吸引《西厢记》《牡丹亭》中一波三折的动人爱情,《锁麟囊》里的萍水相逢的大舅,多年报恩的感激,同时,也感叹一句世事多变,祸福难料。是京剧昆曲,教会了我生活中最朴实无华的道理。
再大些,也开始留意剧院中前来看戏的人,大多是中年人和老年人,有的是外行看个热闹,也有的是内行细数门道,从唱腔的好坏到服装制作,再到配乐,灯光,舞台布局。只是其中,少见年轻人,而戏曲结束,出来时却又多是年轻的面孔,原来是在看旁边的芭蕾舞,觉得有些不是滋味。有着悠久历史,蕴含着传统中华文化的京戏,不知何时,已经从百姓津津乐道,老少皆爱,变成了怀旧,复古的象征。
在现代,京剧和其他的很多地方戏剧,虽然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也有很多人去学习,改编,但更多的人只是去看个热闹,看个新鲜。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的听完一出戏,为演员鼓掌喝彩,用心品味其中内涵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人们往往只追求西方的流行和时尚,却忽视了身边的京味文化。
从剧院走出来,已经夜深,远远看去,百周年纪念剧院像是一个宫殿。那里,珍藏在我最宝贵的一份记忆,也珍藏着京城中,最易碎的文化。
评语:文章的内容很具体,也能借此写出自己的认识与领悟,好!但文章除了写此地上演的内容之外,还
应扣紧“老地方“三字来写自己的理解,扣题议论仍应更进一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