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架子上令人胆寒的磨刀,我回忆起了之前爷爷固执的扔掉我的武士刀并亲手打造了一把唐刀的故事。
那次,我带着从工厂流水线中压制出的武士刀去了爷爷家炫耀,而他却带着一丝愤怒告诉我:“这是唐刀的仿制品,同时也违背了传统工艺,未经过任何锻打磨砺。”虽然当时我并不赞成爷爷的看法,但是还是跟随爷爷去了废铁回收站寻找毛铁,也就是锈铁来打造传统唐刀。
下山后,拿着几根锈迹斑斑的钢管走到偶尔用来取暖的火炉处。此时我开始对使用锈铁,表示质疑,而爷爷告诉我这是因为漫长的风吹雨打,氧化的很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碳结合,打开鼓风机,爷爷拿起小锤,我无奈的拿起大锤,学着爷爷的动作慢慢敲打下去,几十分钟过去了,衣服被汗浸湿了,迸出的火星照亮了夜幕降临的后院,停下来仰望天空,已无法见到曾经的满天星,两次拿起大锤,不断的敲打。经过长时间的翻打,钢显露出了纹路,飞溅的火星替代了光亮的夜空。
由于疲惫,我和爷爷的速度都慢了下来,在缓慢的轮流敲打时,我看到渐渐退掉尘埃和泥土层,从亮黄变成暗红最后熄灭,可能传统的打刀技术也渐渐融入黑夜中,被人们遗忘。
天边露出了一条鱼肚白,一根笔直却布满黑炭的刀条从火炉中拿出,放入冒着寒气的冷水中,巨大的温差产生巨大的火焰吞噬了小刀条,待“呲呲”声完全消失,太阳从天边跳出后,取出的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唐刀。
拿着仍有些温度的唐刀,摸着锋利的刀锋,我意识到,只有亲手锻打的刀,才能找到刀的韧性与刀锋,那些工厂流水线制品太快了,他们丢掉了太多。
多数人眼中,这些刀剑仅仅是个摆设,样子是最重要的,而在我爷爷这些传统制刀工艺心中这就是祖先留下的一种精神,一种慢慢等待锋利的过程。因为慢,我听到爷爷心中默念:“微斯人,吾谁与归?”
评语:文章应该写出唐刀的锻打过程,但对唐刀因慢而好的内容却没有足够的展现,对原来工艺刀的差也
议论不足,文章结尾应先对比两把刀,引出快慢的思考,再引向对当今社会的思考,试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