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挑战是成功的基石。
战乱之中,一个文弱的身影坚定地前行着,孔子,这个伟大的教育家。身后3000弟子的随从抑不住他内心的失落——兵荒马乱、天下群雄割据,诸侯相持,苦的却终是百姓。他毅然决定以残年余力挑战这世间种种不和,一个“仁”字在乱世之中显得那么渺小却又可贵。可惜的是众诸侯无人理会孔夫子的远见。孔子失败了吗?不,他取得的是长远的胜利。“仁爱”在现代社会中化为“和谐”,孔子的精神为后人传颂至今。在那样的时代,孔子的挑战无疑是意义巨大的,他的挑战使整个封建时期的中国拥有了比西方先进的人文理念,倘若没有他的挑战,天晓得中国何时才能走出蛮荒。
挑战是孔子那样的“世人皆醉我独醒”,也是一种平和的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远山。”陶潜的名句感染了后世千千万与其共鸣的文人墨客。政坛险恶,尘世浑浊,是与宦官同流还是洁身自好?这样的朝庭又怎容得下陶潜正直与率真?于是他挑战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南山脚下。他的归隐并不是退避,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挑战与反抗,他的反抗,不是愤怒,不是激进,亦不是歇斯底里,而是台朗月一般徐徐撒下柔和的清辉。多少年后,当我们蓦然回首,似乎依稀还见得陶潜对于名利、权势的挑战及对于人生真意的那份思考。
更甚,挑战甚至使一个民族的崛起。
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不能不说是多灾多难的,不难发现,是挑战伴随着我们的民族一路走来。当清朝覆灭,军阀混战,外国列强虎视中华大地之时,毛泽东挺身而出。他挑战了整个中国旧制度,红军长征,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当我们掩去这位巨人的光芒,才终见得他所面临的许许多多挑战。他是伟大的创新是将“马列主义”中国化,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伟大的背后,是将挑战化为机遇的睿智。无独有偶,3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雷响彻了中华大地,邓小平挑战了“中国固有的经济体制,从此,人民吃饱了,穿暖了,富裕了,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复兴。邓小平的挑战是国家的成功,毛泽东的挑战是民族的胜利。这一切,都源自挑战——成功的基石。
司马迁挑战耻辱而著《史记》;苏轼挑战失意而得“山间之清风”,遂有一代文豪;诺贝尔挑战死亡,炸药得以发明;贝多芬挑战命运,终有《命运》交响曲传世……
挑战是成功的基石,太多太多的事例简明地证明了这个道理。没有挑战就没有成功,没有挑战这人生岂不太无趣?让我们直面挑战,拮取成功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