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靖彤(清华附中)
那是我每天的必经之路,车站旁,天桥下,透过人们快速的脚步声与嘈杂的交谈声,总有一缕悠扬的琴音,萦绕在耳畔。
春日,清晨,站台。目光顺着那一缕琴音望去,路旁的长椅上,才抽出新绿的槐树下,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发如银丝,身上一袭粗布小褂,显现出掩不住的破旧。春光如泄,将时间一切照得如此鲜亮,却无论如何也没能使老人手上一把黯淡的提琴泛起一丝光泽。弓与弦间流淌出的声音那么悠扬,不紧不慢。然而当西装革履的人们快速从身旁走过,当车辆鸣着笛飞速从眼前闪过。老人与她的音乐却反而与这快速追逐中的社会搭配得不伦不类,显得格格不入。公交车鸣笛驶来,停在我面前,我收回为老人所停留了片刻的目光,加入到这车水马龙之中。
秋日,黄昏。靠在车站广告牌上的我,百无聊赖,几位老者在旁闲谈被我无意间听到,他们所交谈的内容似乎与那位在一旁演奏着小提琴的老人有关。老人年青时,便与这琴结缘,只是那时的琴,仍焕发着青春的活力。那是老人的爱人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无数个春秋,两人在路旁老槐树下渡过。爱人手把手教会她,如何架起琴身,使琴头直指远方;如何用手指在直板上自由滑动,演奏出音韵的变幻无穷;如何将弓与弦和谐调动,使乐音跃然纸上,曼妙生动。就这样,多少风花雪夜,花前月下,两位青年,在长椅上,眼前所见,手中所奏,皆成挚爱。这才知,原来这不再光鲜的提琴仍是被岁月而沉淀得如此黯淡。
如今,老人的爱人已走了,去了遥远的地方,唯有手中这把提琴,老人从未停止演奏,我第一次如此细致地端详着老人的面容,她的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甜蜜而娴静的笑容,那笑容曼妙,在老人的脸旁泛起涟漪,卷起老人眼角细密的皱纹,卷起老人额头上岁月的痕迹,老人双目微闭,或是沉醉于自己指尖曼妙的琴韵,亦或是陶醉于曾经那美好的回忆。
尘缘中传来缕缕琴音,悠悠扬扬,有一种情韵令人荡气回肠,琴声如涛,所有最好的时光,最灿烂的风霜,而或最初的模样,都缓缓流淌起来。岁月将心迹澄清,在懂得后,每个音符下,都埋藏着一颗恬然、平静,被回忆充斥着的心……
她习惯了一个人的音乐,一个人的音乐是内心最深处的呻吟,也许只有她自己才听得懂,但这之中是那曾经岁月中沉淀的记忆。
评语:文章对老人故事的讲述很动人,有进步;但文章在扣题目“醒”方面仍不够到位。文章之前对老人缺
少某种“误解”而后再借叙事来引出新认识,这样才能体现“醒”的过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