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考新闻 > 正文
中考新闻

郊区县打造城市教育副中心

时间:2015-01-14 11:17:59来源:国思语文发布:国思访问:
  去年,北京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不止6大城区在教育方面有“大动作”,远郊区县更是大胆创新、盘活存量、打好组合拳,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增长,力争打造成为城市教育的副中心。

  昌平区 七校联盟联合高校肩并肩发展

  去年是昌平区名校建设进程最快、力度最大的一年,9所名校于秋季开学,此举直接为昌平新增1725个优质学位。昌平教委负责人介绍,开学的学校包括5所中学: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南口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北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中学)和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4所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技城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小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

  2014年,昌平区政府、区教委还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农学院4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4所高校分别与昌平区前锋学校、昌平五中、昌盛园小学、昌平实验小学、回龙观中学、回龙观二小6所中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成立附中、附小的形式,促进大学和中小学深度合作。

  昌平区南邵中学、兴寿学校、崔村中学、十三陵中学、桃洼学校、流村学校、黑山寨学校组成的七校联盟正式成立。南邵中学校长史建中说,7所学校皆为农村和山区校,规模相似,教师结构和学生情况亦相近,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面对这种境况,在寻求高效课堂的改革之路上,7所学校肩并肩推进“师友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作为昌平区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昌平区实验中学、昌平四中扩展学制范围,举办小学部,实行分段管理。充分利用十二年、九年一贯制教师资源的优势,合理调配教师,将优质资源下移,实现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截至目前,昌平区已经建立了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4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房山区 “一环两带三区”集群发展

  房山区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校与薄弱校结对帮扶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区域、校际发展差距。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房山城镇地区适龄中小学生数量大幅增加,部分地区出现了区域性教育资源失衡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房山区一方面加大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培养,形成北师大良乡附中、良乡二中、良乡三小等一批优质学校;另一方面借助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契机,通过创办分校、结对帮扶等形式,与23所城区学校建立管理方式、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的多渠道合作,实现校际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房山区先后建成北京四中房山分校、北京小学长阳分校等8所城乡一体化发展学校。目前此类学校总数达到34所,提升了区域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该区推动房山二中、良乡二中、良乡三小等一批优质学校与良乡五中、南召中学、霞云岭中心校等16对学校间的结对帮扶,“结对”两校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培训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未来几年,房山区将推行“一环两带三区”的义务教育集群发展模式。在平原地区构建“一环”,即以岳各庄中学为主体的南部教育发展环;面对山区建设“两带”,包括以房山五中为主体的南沟教育发展带,以良乡五中为主体的北沟教育发展带;在优质教育聚集地发展“三区”,包括以良乡二中为主体的长良教育聚集区,以房山二中为主体的城关教育聚集区和以窦店中学为主体的窦店教育聚集区。

  大兴区 “点线圈”设立8个教育协作区

  去年,大兴区通过部署“点线圈”教育新格局,建立了8个教育协作区,实现教育资源布局科学优化。

  “点”指连接小、初、高学段衔接的优质教育资源;“线”指拓展区域内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圈”指形成优质校引领、学段间联盟、校际间合作的8大校际协作区共研机制,构成纵向贯穿融通、横向扩展延伸格局。

  大兴区将全区所属14个镇的37所中学、51所小学,划分为亦庄协作区、德茂协作区、兴海协作区、北臧村协作区、采育协作区、魏善庄协作区、庞各庄协作区和榆垡协作区8个教育协作区。每个协作区由4至6所中小学校组成,这些学校分为组长校、成员校和加盟校。其中,组长校由片区中的优质镇属学校担任,片区中其他镇属学校为成员校,每个协作区邀请1至2所优秀的区直属校作为加盟校参与活动。

  各协作区内学校资源实现共享,各校教师也可在协作区内进行教学业务往来。大兴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至2016年,该区将陆续推进、实施54项新建、改扩建工程,实现新增学位43520个。去年,大兴区迄今为止关注度最高、投资额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大兴一中西校区也已开工,该校学制为十二年一贯制。

  密云县 三大联盟助推教育优质发展

  去年密云县建立城区教育联合体、城乡联谊校、特色校联盟三大联合体,并引入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落户密云。密云城乡的孩子同享优质教育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

  密云县启动以“三联”为特色的抱团儿发展战略。按区域中小学分布,建立城区教育联合体,教委把山区10所小学划分成3个学区,把农村15所中学划分成5个学区,以学区为单位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采取集中教研、集体备课等措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建立城乡联谊校机制,通过城乡学校手拉手,以优质校带动农村校,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已有27所小学、4所中学在县域内结成联办校。联办校共同开展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学生交流等活动,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扩充了全县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结合各中小学科技、艺术、体育等特色项目,建立特色校联盟,实现开展相同、相近特色项目的学校之间合作、交流。目前,已形成果园小学与密云六中的民乐、檀营小学与密云五中的马头琴、十里堡小学与中学的花样跳绳这三组特色校联盟;密云五小与北交大附中密云分校、溪翁庄小学和水库中学等学校的足球特色校联盟,以密云二中为主导的篮球特色校联盟建设也在计划中。

  顺义区 联盟组团纵横推进优质均衡

  让农村的孩子到名校上课,名校的老师下乡村教书,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让最偏远农村的孩子不出村就上牛栏山一中的课,这就是顺义区推行优质教育均衡后的成果之一。

  目前,顺义区纵向构建城乡教育联盟,横向组建学校组团、区域发展学校集团,建立牛栏山一中、顺义一中、杨镇一中三大联盟,带动75所学校,最大限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融通共享。将来条件成熟时,农村校学生可到示范校参观、学习。

  今后3年,顺义区将推进20所中小学改扩建工程。目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14%,覆盖所有学校和各学段。预计到2018年,名师工作室将覆盖中小学及职业学校所有学科。

  通州区 “内升外引”打造教育新格局

  近年来,通州区实施“内升外引”策略,提升本土优质校,引进城区名校,均衡布局优质教育资源。

  在原有的3所示范高中基础上,通州区引入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景山学校、北京二中、北京五中等5所示范高中校校区。此次名校办分校打破传统挂牌模式,由5所优质高中校原班人马前来办学。

  通州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十二五”以来,在中小学建设方面,通州区改扩建中小学28所,增加学位16720个。去年已开工建设6所学校,包括张家湾中心小学、贡院小学、潞河中学附属学校、马驹桥金桥小学、马驹桥实验小学、永乐店中学,其中3所学校已在去年秋季招生。

  在未来几年,通州区将开工建设7所学校,其中包括运河中学南校区、北京五中通州校区和小务小学3所新建学校,以及梨园中学、大杜社中学、史家小学通州分校、通州第一实验小学4所改扩建学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news/zhongkaoxinwen/2015/0114/2158.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