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海淀新闻 > 正文
海淀新闻

“课程计划”落实进北京中小学课表

时间:2015-09-23 10:50:03来源:发布:国思访问:

  新学期开学已经半个月,部分学校的学生发现,学校的课表变了:小学长短课、大小课“交错”进行,部分低年级取消统一下课铃声;综合实践课实现多学科“联动”、知识点共融……而这,正是得益于北京市今年开始实施的“课程计划”。

  今年7月,市教委出台了《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学校可根据学科和课型开展长短课、大小课课程实验,同时,要求七、八年级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并将其成绩计入中考分数。

  课时之变

  小课20分钟大课一小时

  根据“课程计划”要求,本学期鼓励学校在周总学时不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这意味着,以前每节为40或45分钟的固定课时将被打破。

  新学期,东城区景泰小学的学生们发现课表里的课时长度不一样了,出现了20分钟、30分钟、40分钟以及60分钟长短不同的课。景泰小学副校长刘松梅介绍,学校的校本课程“快乐英语人人唱”“经典名篇人人读”等是20分钟一节。这学期新增的篮球课是30分钟一节,此外还有60分钟一节的职业体验课等。

  本学期,一直走在课改前沿的清华[微博]附小在课程改革上也有大动作。据清华附小副校长王玲湘介绍,开学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16个班级将实行“包圆制”,所有课程均由两位班主任“一手包办”。这两位班级“大总管”分别是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他们同时承担除艺术、体育、英语外的所有学科教学,并互为助教。

  没有了不同科目的任课老师,清华附小一、二年级的课程全部用“模块时间”来代替。两个班主任在总学时中拥有整体设计及运用的自主权,他们可以就课程的进展灵活安排教学的长度、主题教学科目等。施行模块时间后,老师们的下课时间不用再一起“踩点”下课铃,一、二年级将不再统一打下课铃。

  相较小学里更为灵活的大小课,不少中学老师表示,受知识体系影响,中学短课、小课比例较少,大课相对更多。以北京市五十七中为例,其在除毕业年级开设的阅读课为80分钟,需要学生在图书馆上课;北京市二十七中周五下午的综合实践课,则多为2-3小时一节。

  内容之变

  社会实践渐成“必修课”

  社会实践活动比例的大幅提升是此次“课程计划”的亮点之一。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课程计划的核心变化之一,就是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动起来,部分学科拿出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共计453学时。此次修订强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鼓励学校开展围绕主题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朝阳区白家庄小学开设了科技、艺术、文化、体育四类120多门校本课程,并将尊重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构建了“4+1”课程机构模式,“4”指一周里有4天上基础课,“1”指一周集中1天上主题课,围绕“尊重规律、尊重人人、尊重差异、尊重需求”四个主题开展探究式学习。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news/haidianxinwen/2015/0923/4616.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