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思新闻 > 正文
国思新闻

历年海淀初三语文区统考分析

时间:2017-10-25 15:35:32来源:国思语文发布:国思访问:

  期中将近,各个学校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复习,然而光是按部就班的复习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了解往届期中的考察方式和趋势,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做更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方能应试无忧。下面老师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海淀近三年来区统考的形式。

  首先,咱们来看占比最大的作文,都是二选一的形式,而题目一和题目二又泾渭分明,是不同的两类题目,题目一一般是标准的记叙文题目,题目二则基本是想象抒怀类题目,结合三年来的考题,咱们逐一来分析。首先题目一:2014年是“最        的人”,2015年是“有你的日子,春风十里”,2016年,也就是去年,题目自拟,围绕读书的境界“知之、好之、乐之”来写。他们是怎么来的?又有何种关系呢?表面上看,14、15年的差不多,都是塑造一个人,怎么到了16年就“话锋”突转,变成写读书的了呢?这个同学有所不知,它们的联系其实不在这,那在哪呢?且听老师一一道来,2016年的中考题目一是“请以“读书·实践·收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看到这所有同学都明白了,原来根在这呢,进入初三的第一次大考是模仿中考题目来的。15年中考的“对话”,14年中考的“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跟14、15年期中考试的题目一也都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像14年的中考和期中题目基本上可以画上等号了都,相信同学们也都能看出来,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说到这,很多同学麻溜地查起了2017年的中考题目,17年考的啥呢?考的是“         贵在真”,那今年会不会跟它极为相似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讲这么多,为的是帮助大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复习方向,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说完了题目一,咱们再来聊聊题目二,“千年老二,千年老二。”之所以这么令人不爽,是因为看上去和第一差不多,但地位和第一相差太大,在命题中也是如此,和题目一的“循规蹈矩”不同,题目二的想象力可以说脑洞开挂,除了2016年海淀区统考题目二为“我的英雄梦”,出处在2015年高考题:“假如与我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15年的“谈阅读经典作品的认识”,14年的“看图材料作文”,皆无从可考。从中我们可以看题目二命题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可能小作文的题目延伸(15年),可能是高考题目变形(16年),甚至干脆来一篇看图作文,所以建议同学们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可以把握的题目一上,考试选择题目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分析完大作文,小作文就显得比较“小儿科”了,因为小作文虽然题目灵活多变,但无非都是些分享、推荐、感谢、讲演的话,贴近口语和生活,写作难度并不高,同学们也比较好把握。对这种题来说,扣分不容易,但得满分也同样不容易。要想做到不丢1分,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符合题意。 ②中心明确。③条理清楚。④结构完整。⑤语言通顺得体。⑥字数要符合要求。现今,小作文的考察日趋生活化,考法十分的灵活,有点像以前的“综合性学习”,但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注以上6点,就能做到无懈可击。

  来到现代文阅读,分值仅次于作文的另一大版块,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部分。咱们还是从他们的“大哥”记叙文说起,之所以称记叙文为“大哥”,不仅是因为它排在第一位,更因为它难度最大,分值最高,一般在15分左右,而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分值,一般不会超过10分,所以我们对记叙文要优先考虑和复习。

  纵观近5年的统考试题,海淀第一篇无一例外都在考散文,而且呈现由写景散文向抒情散文过渡的趋势,顺便预测一下,今年海淀的第一篇应该会考抒情散文。文本的难度在提升,但在老师看来这些都是“纸老虎”,因为所考题目实在是太基础了,在国思经过系统训练的学生,能够有条不紊的应对,但由于文本难度的加持,也千万不可小觑,总之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它。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建议大家考前多找一些抒情散文来练手,15年统考的《啊!平原》和16年统考的《大运河之首的凝思》就是范例。

  第二篇说明文,可以说是三篇中最脆弱的一环,无非就是介绍一些物品、原理而已,可尽管如此,却鲜有满分者。原因何在,说明文虽简单易懂,出题方式与记叙文也如初一辄,但由于文本特性,答题思路与记叙文大相径庭,记叙文做得得心应手的学生,在遭遇说明文时,反而频频折戟,关键还找不到病因。针对这一问题,老师给同学们唠叨几句,比如说第一题吧,这两年一直是考概括说明内容,今年应该也不会例外。别看也叫概括,和记叙文可是大大的不一样,记叙文讲究情节,讲究起因、经过、结果,不看完最后一句你可能都不能把事件概括完整;说明文就不一样了,比如我要说明篆章中的书法,我可能讲到平正法,可能讲疏密法,可能讲穿插法,但到最后,我也在说明篆章的书法而已。在这种题中,能精准的把握住角度,就不会失分。最后,对今年的考题做一个小预测,第一题考概括说明内容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二三体应该是图文结合和材料链接题。近两年的区统考题和近3年的中考题,用来复习参照都是很好的。

  同样10分级别的还有议论文,我们同样从分值看难度,从频率看趋势。初中阶段议论文的难度并不大,所以我们的注意力还是放在如何得满分上。近3年的议论文考题,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第一题围绕中心论点展开,查找中心论点或中心论点理解;第二题,段落论证过程;第三题,是“自留地”型的开放题,或结合自身谈做法,或选择,虽然形式多变,但实在简单,可以说是送分题。所以重要的是问自己前两题的知识点掌握牢固没有?如果没有,赶紧去复习吧!

  说完了现代文,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文言文。初中阶段文言文占比是10分左右,课内外对比阅读的模式已经固定,令很多同学望而生畏,其实大可不必。只要你课内的掌握牢固,课外的就不会成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先来看看考察的模式,第一题和第二题基本固定,第三题各种类型的填空。课内课外对应出现,一比一的分占比。第一题 “解释加点词”,一个课内,一个课外,但课内、课外的区别在语境,而不再词语本身,词语都是课内学过的词语,例如“以”,有好几种意思,你只要都记住了,再根据语境作出选择,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所以说课外难的同学,实则是课内的基础没有打牢。

  翻译句子,跟上面词语翻译是一样的思路。也是一个课内翻译,一个课外翻译,课内的自不必说;课外的其实仍旧是课内的延伸。举个《陈涉世家》的例子,“梁以此奇籍”看似陌生,实际难度就在于“以”字上,和文中“扶苏以数谏故”是一样的,所以考的还是课内的知识。所以再次强调,学好课内是做好课外的前提和根本方法,尤其要注意课本下带注释的词句的翻译。

  第三题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涉及信息提取,内容概括,主题理解,比较求同,非翻译题型,同学们的得分率是比较高的,在此不作详细讲解,希望同学们细心观察题目的要求,如“用原文填空”等。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名著阅读作为考试题型也出现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现在已经成为必考的一类题,课外名著阅读的分值一般在5分左右。涉及的考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限制性名著阅读,这类试题的考查内容常常是要求写出名著的篇名、作者、人物、简要概括有关的故事情节等;另一类是开放性名著阅读,考查的是学生平时对阅读的积累。

  面对又老又长的经典名著,很少有同学能耐着性子读完,即便机械性读完了,仍然记不住什么。在此给同学们提3条建议:①带着主人公和主题去读。②考试范围内的名著至少读一遍。③阅读的同时配合相应的练习。因为名著小说居多,小说就是主人公一路“打怪升级”的过程,主题就是他的目的地,所以抓住主人公和主题这两头,中间的情节就很容易记住了;虽然分值不高,但每年的期中考试都至少考两篇,所以考试范围内要求读的,都要读;配合相应的题目,一来检查自己的读书效果,二来落到纸上才知道自己考试的时候会不会写字。

  最后咱们以基础来结尾。虽然总共只有20分左右的分值,却有不下十几种题型,内容之庞杂,与分值很不成比例,但谁让它是我们的语言基础呢?这是我们应该掌握,而且必须掌握的。但因为很多同学投入大量精力,仍旧没有明显效果,所以干脆不复习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除了字音、字形、笔顺等是硬功夫外,更多是技巧性很强的题目,例如修辞、连贯、对联等。如果你上过国思的课,这些都是很简单的,基本不会再失分,当然如果你没上过国思,可以以后来上。

  “考试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希望通过本文,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考试动向,乘风而起,顺势而为,蟾宫折桂!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www.guosiyuwen.com/news/gsnews/2017/1025/7721.html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