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师
何谓深度?
顾名思义,深度,便是一篇文章中作者思想达到的地方。在写议论文中,很多学生对深度的理解不够妥当。很多学生认为,观点就是深度,其实,这种思考本身就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下面,我将围绕一些文化现象谈谈理解。
前些时候,看完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感触颇深。该电影借盖茨比对爱情的坚持,写出了对当时美国纸醉金迷中人性的思考。这种思考,从盖茨比的女友最终变心,由从前参加舞会的全城各阶层人物在盖茨比死后无一人参加中淋漓尽显。如果,作者仅仅写盖茨比的爱情,则这个电影,只是一部关于变心剧本而已。但是,作者显然站在了更高的层面上,他所思考的是对社会的解剖,而这种解剖,形成的深刻震撼,在所难免。
于是,与朋友在谈论电影创作时,谈到了深度的问题。《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情节的拍摄上,存在铺垫不足的情况,仍不是致命问题,但从前的另一部影片《泰坦尼克号》则在深度上与它相去甚远。
《泰坦尼克号》公映时,曾引起社会的轰动,也曾让多少痴男怨女滑下泪滴。但是,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相比,确实在深度上不足。故事,从杰克与露丝的爱情着手,最后以露丝将“海洋之心”宝石沉入海底结束,展现给人在海难时波澜壮阔的场面。确实,在沉船时的场面让人震撼良久,乐队成员们逃命无望,于是,留下来潜心演奏;牧师为一大群女人和孩子,做死亡前的祷告……这些场面,确实让人震撼。但是,电影对爱情故事的思考,则显得很一般。杰克是下层人,露丝是上层人,如果能借这种恋爱,引向对当时社会分化的一种思考,则这个沉船将会引出更深的思索,更久远的回响。但或是由于导演把握能力的问题,或者是出于某种别的原因,电影在深度上,最终没能达到《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深度。
举这两个例子,只想让大家了解,议论文的深度把握,与电影的深度把握,实际是一样的。
议论文的深度,不在于观点的表达,而在于在说理的过程中,引出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对爱,对美,对成长,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等等的深层思考,唯有这种思考,才能使文章走向深入,唯有这种思考,才是作者真知灼见的体现。而那些以为观点就是深度的作者,则犯了写作原则性的错误。
那么,如何才能呈现出议论文的深度呢?
接下来,我就几篇文章,来谈一谈深度之所在。
一.文章的现实意义
何谓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文章写来干什么的?很多学生的作文,就是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也有一些学生采取我上次课的一个说法,文章是写来说服人的,这种观点,也不够全面。其实,文章最主要是写来让读者思考自己,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读者读你的文章,进而思考自己,思考人生与社会呢?举一例来谈一谈。
例如:原海淀期中考题目《企鹅的启示》
南极大陆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是尖锐的冰凌,企鹅身体笨重,没有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飞翔的翅膀,如何上岸呢?它将要上岸时,猛地低头从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的越深,海水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潜到适当深度,再迅猛向上,如离弦之箭窜出水面,腾空而起,画出一道完美弧线,落于陆地上。企鹅的沉潜给你怎样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在写这个题目中,很多学生能抓住“沉潜”这一词语,进行发挥,引出自己的观点。于是,文章大肆举勾践、钱钟书、季羡林等等的例子进行说理,事实胜于雄辩,似乎是很多学生写作的金科玉律。但实际上,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其实,在读材料时,你应该想想,这个材料与当今社会的现象有何关联,先思考它的关联,进而借由这个材料,引出这种思考来,才能使你的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否则洋洋洒洒,妙语连珠,都是空中楼阁,都是死物而已。
就这个材料而言,沉潜的对立面必然是社会中一些浮躁的现象,缺少方向的现象等等,因此,必须将文章引向这些现象,借这些现象来引出你的思考来。
所谈的沉潜的作用,沉潜的意义,沉潜的例子,沉潜的特点,包括企鹅的例子,实际上都是为了写出对现实的思考,只有在写作前,具备这种思维,才能在落笔时,不至于夸夸其谈。
二.文章的深度
所谓深度,就是借对观点的议论,写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等等的思考。
例如,我们课堂所用的范文,就体现了这一点。
“抗日神剧”应休矣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
五花八门的“电视神剧”背后则是惊人的一致:我方战士神勇无敌,日本军人暴虐无能。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
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既是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是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能够认识到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不顾基本的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
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欲望的“替代性满足”,电视剧要使观众心安理得地获得这种满足,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和谐地编织在一起,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
但是武打、警匪与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文艺作品就接近于暴力刺激。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于是暴力的对象无论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还是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或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
当年义和团运动“神功护体,刀枪不入”以惨剧收场,带着如许悲壮的意味,又何尝不是因为落后甚至愚昧。今天,“抗日神剧”借助无与伦比的奇妙想象和神乎其技的电视特效,义和团当年的神话终于上演。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强大了,再不必反思历史,而一下子从自卑走向自信了吗?
如果文章只是谈“抗日神剧要不得”,那么文章就缺少思考的深度。但是作者借批判抗日神剧,进而写出电视剧对当代人的影响,借以写出对当今文化现象的反思,写出对当代人心理状态的思考。这样写,就使文章具有了现实意义。
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将这种思考巧妙地融入议论之中,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写议论文一定要具备“意在笔先”的思维,在探索现实意义的过程中,在驳倒对方,达到说服效果的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这样,文章才能一步步纵深。也就是说,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实际上,也要对方明白,怎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怎样的社会,才是健全的社会。这种说理,既是对对方的批驳,更是自己对社会深沉的思考,只有真正具备深沉悲悯性格的人,才会对这个社会充满感情,才会对自己的文章,对自己的言语充满责任感。而这,便是,文章的深度所在。试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