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见到你
作者:李***
江南的小镇,白墙灰瓦,翠竹环绕。每天夜晚仰望天空,都会见到星星点点的繁星。翠竹变得漆黑,只有沿巷前那隐隐路灯。脑海间浮现出《边城》的那幅景色: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我想见到你,透过文字进入茶峒的小世界,见到你。
那里的雨不像北国那样豪爽,江南的雨绵绵的,细细的。在窗外斜织着,无比温柔,无比动人,仿佛这细雨如线,想要织就属于江南女子的旗袍,只见它纵横交织,笼罩苍穹,凉风夹杂着细雨,吹散了薄雾,吹来了淡淡的对于雨的遐想。小雨随风飘送,落在地上、屋顶上,洗涤了厚积的灰尘,冲净了心中的忧郁。细雨以它特有的味道笑着跳着,密密的雨丝绘成了一幅唯美的图画。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边城》的茶峒,那里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唯美清新的。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两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看,翠翠的天真和撑船老人的淳朴,都是这自然的环境所影响的。
突然,雨不再细柔,豆大的珍珠直直地砸在青石路上。声音响亮,没有了悄悄的诉说,更像是哀怨自己的不幸。是啊,这么美好的环境,近乎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最后酿造的偏偏是一段悲剧。天保的意外离世,爷爷也离开了翠翠,只剩她一人等待着二弟傩送的到来,一人划着船。
渐渐,雨停了,泥泞的路上散发着清新的土壤味。而我,已感受不到江南小镇的天然、美好,只留下了内心对翠翠结局的惋惜。走在回酒店的路上,我好想穿过那纸张,去茶峒的世界走一走,好想见到你。
评语:(42分)文章在写茶峒的时候,“引入”部分改为“比如”。因为写江南的情景,跟这个茶峒的情景太相似了,反而通过北国的这种苍凉对比,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头,有些时候更需要一碗温暖的气息,于是沈从文的边城来到你的心底,所以我想见到你,见到怎样的一个茶峒。于是那个湿漉漉的,充满了南方气息的茶峒,描写那里的景,人,以及背后寄托的那个对世界的一种理解,对人性的理解,描写那个寄托了沈从文的那个世外桃源。所以文章在层次纵深这一块里面做得不够,还只是停留在文章内容的一种展现,没有更深地引申。好好推敲,加油。
我想见到你
作者:陈*淇
贤惠静雅是她满腹诗书后的沉淀。以书籍做支撑,坚强无畏地走在人生的路上,淡然世俗的不公与挫折。
你曾在散文集中写道“我与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自由与平静。也是这样,你让自己跨越世纪的人生变得十分精彩。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一丝一毫,毫无保留的渗入自己笔下的文字中。令人不禁感慨你就是乱世中的温柔的慰藉!仿佛匆匆的岁月时光中,失去的只是年龄、稚嫩与容颜。不老的是你的优雅与人格的魅力,不断的给予人们温暖与力量。
与君相识,犹如故人”是你与钱钟书的爱情。两个人的相伴,互相支持着,鼓励着。你们一路走来,异地时书信往来,你侬我侬;同地时互相帮衬,相敬如宾。也是如此才有了钱钟书对于你的那句经典评价:“她满足了我对爱人的一切要求,既是我的情人,又是我的同学、挚友。”无数的岁月里,你们彼此信任尊重,理解与包容。让世人看到了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出身名门,书香门第。你时时刻刻秉承父亲教诲,从心而行。在乱世中淡然而优雅的生活。用书香点缀自己的灵魂与人生,令才情刻入骨血。
正因为如此,我想见到你。不是你多么传奇。而是想亲眼见见那个被命运开尽玩笑却仍在耄耋之年写下《我们仨》的你;那个在字里行间溢满爱意,向天地证明自己的幸福的你;那个饱含诗书,坚强勇敢的你;那个不争不抢,温柔岁月,优雅美好的你。
因为是你,所以想见你。
评语:(42分)能够把杨绛的特点,透过你的感慨很好的展现出来,但是整个文章梳理下来,发现文章里面没有一个很明确的中心,你透过这些内容你想表达什么?比如他经受的苦难如此之多,但是他却对爱情怎么样,他却怎样,一个人往往不是由于环境所注定,它更多的是在内心里面有怎样的力量,还能够引出背后的思考,才能把全文的内容收归到一个整体里边来,文章的整体感有待加强,加油加油。
我想见到你
作者:赵*熙
你是一位身材高大,青白脸色,花白胡子,长衫褴褛却和蔼可亲的老人。你夹在一群短衣劳工之间,你不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可你还是他们中的一员。孔乙己,我想见到你。
孔乙己,你的思想陈旧、迂腐,你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你不愿融入劳动人民之间,打拼营生,而渴望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沉迷于腐朽的封建教育的幻想之中,无法自拔。为了当官,你败坏了品德,不顾了性命。你读的经书,不是为了做人、修身,而是为了在科举上答得对。这是你尊奉的腐烂的封建教育。因偷书而被狠毒的地主吊起来打时,你被劳工们讥讽嘲笑时,你没有站起来反抗,没有质疑你的理想,没有认清现实,而继续在沉睡之中,直到被打折了腿。你不想成为芸芸众生,可你就甘心被大众化的封建思想裹挟而去,而不逆流而上吗?我想见到你,听你内心的声音。
在咸亨酒店的劳工们,他们是受社会上层压迫最深、剥削最多的群体。但是,他们对你悲惨的经历漠不关心,却作为笑话。他们没有同情你,没有想过反抗地主,而充当着冷模的看客。他们也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毒害,变得麻木不仁。你比他们要好一些,对孩子们友善,真诚地教小伙计写字,但你最终没有逃脱封建思想的洪流。孔乙己,我想见到你,我想问你:你与劳工一样,终究湮没在封建思想里,你们有区别吗?
孔乙己,你身后是广大的想改变自己的人,但他们终究抵不住时代的诱惑,无法脱身于茫茫群众。而不管是你那时,还是今天,都有这些人,想改变,却不想走出时代潮流,去反抗,去质疑,去勇敢地逆流而上。他们还是随波逐流,而不愿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孔乙己,我想见到你,我想听你的心声。
评语:(42分)文章能够围绕孔乙己,从他的相貌,从他的科举经历,从他的思想,从他对社会下层人的一种理解,从很多方面来展现这样一个人物,很好!但是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主题?通过这个人物,你想见到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人物身上折射出怎样一种思考?所以,在见他的理由方面,感觉不是特别充分。整个文章缺少一个中心去纵深,不如把这个“他”变成写鲁迅。如果透过孔乙己写鲁迅,比如从他身上寄托了一种怎样的悲哀,在咸亨酒店里面不同人物阶层里面折射出一种什么东西,他看到一个怎样的中国……,背后引申出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家,看到一种怎样的呐喊。所以文章仅仅扣住这个孔乙己,很难引出你背后的思考。
我想见到你
作者:高*芸
又见那轻盈的柳絮飞舞,又见那江南岸边的点点新绿,又见那北京开往吉林的列车呼啸而过。我想见到你,海子。
“以梦为马,做客天涯”也许是每个人最美好的憧憬。我曾在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中流逝,也曾在海边小屋放松小憩,在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生活中企盼......海滩的一边,有你的小屋,清晨,伴着海浪的奔鸣,朝阳的晨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徜徉沙滩,享受海边的亲吻,倾听大海的奔鸣,看海鸥时起时落,享受螃蟹般的横行无忌,时而,能伴清风出海,享受周边世界的幸福。
海子用他灵动的思绪,用他惆怅迷茫而神奇的笔尖创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这就是他的向往,是他的期盼,是他的渴望。可是,他失败了,他的去世,变成人世的悲鸣。有人说,海子是农业文明的殉葬者,是技术文明的象征——火车,碾过他的身体,他从技术文明与农业文明交叉的迷雾中返回了阔别已久的家园。海子便因此而成为一种象征,介于农业文明与技术文明之间,与清末明初的大学者王国维先生有些相似,他也是一位殉葬旧文化的怀抱着赤子之心的学者。
但我认为海子他应当是超越于这样层面的诗人。海子是一个原始人,一个有着巨大力量的歌者,他歌唱人类,自然和生命,歌唱一切已知与未知,神圣与光荣。不管是短诗或长诗,不管其旨意是明朗或晦暗的,他的诗都有阳光般的质地,他是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为中国的诗歌史开辟了一块前无古人的天地。他把有限的生命浓缩,在一个瞬间,展现出了生命的全部辉煌,他的诗歌是不朽的。
“诗人是世界的光”,这句话可以成为海子的写照,他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阳光以及温暖的情怀,他是诚挚的,纯洁的,是一位有着赤子之心的歌者。可是对他而言,生存是痛苦的,只是为了迎接死亡。可是生命必须要以事物来维持,这是尝试违抗却违抗不了的。他孤傲地对这店主说:“我是诗人,你以为这样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能有饭吃。”可那两眼只有金钱的老板不知道什么是诗人。肆意的嘲讽,迎来一旁庸俗的人们的哄笑。在这场以人格为赌注的赌局中,你输了。“生存与死亡是个问题”,你不止一次在诗中提到死亡,然而从未提到过死字,或许对你而言,死亡是灵魂脱离肉体,是一种解脱。
你也应该看清生命本就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一生注定了一个结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只要你坚强,你可以找到生命的绿洲。你有文学家灵动的思绪,有诗人流动的情愫,你有如女性般的多愁善感,于是,在人生的某个路口,你绝望了,你屈服了,面对丑陋的世界,你选择了逃离,将灵魂升华到天空的高度,我想见到你海子,告诉你,你真的应该坚强。
评语:(42分)文章在写这个海子叙事方面里比原来更自然一些,但是第一文章在人称方面里还是不够理想,一开始引入是我想见到海子,然后又接着讲,海子怎么样,他怎么样。为何不直接用第二人称去抒情去议论?不要用第三人称去叙述,所以要紧扣题目。第二个是透过这个人物,最终想整体去表达什么?从内容去看还是有一点散,缺少一个主题,缺少一个纵深,想借这个人物,最终去表达的内容没有使全篇文章形成一个整体。所以文章在整体感这个方面做的还不够,加油!
我想见到你
作者:侯*可
“历史是什么?”“ー堆尘土。”“只是尘土?”“有些意义的尘土罢了,别问了。”人走,我心中的疑惑落上了失落,我不禁想反驳那人几句,却不知道说什么。房间中我来回踱步,将目光停在了历史课本上……课本上找不到的,别处总能找到。
可惜,历史尘封在纸张里,静默在岁月里。我今天再也见不到你,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承你信念的人,我能力有限,我找不到这样可以那么纯粹的、为理想献出一切包括生命的人。我真的十分佩服那个保留着党的巨大资金、万元大洋却分毫未取的忠诚者。可我找不到一个久久信仰,所至不改的人,这是我莫大的、在现实中的遗憾。那历史收件人骨后留下的火种,激着我……
世炎,这个名字在书上划过,却已然成了他一生的写照,那么多资料的描述,我才勉强拼出几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而这还只是有名有姓的大人物,更多的烈士、工人、农民,千万的人民英雄,又怎能在书上留下一笔?已经划过的历史仅仅只是过去的尘埃吗?如果答案是“是”,那去学习尘埃的过往又与去了解一只虫子的死亡有什么区别?可当我们手握过去,我们回望曾经的道路,我们会明白:我们为什么站在这里,为什么同世炎一样的先烈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換一个理想的美好。因为历史本身告诉我们从何而来,如何走来,现在将来我们要继续朝什么方向发展,往什么方向开始新的征程。
如果有一天,我站在烈士公园,像那一个个有名的无名的先辈献上花朵,百感交集也不会使我向他们报任何喜讯。我们,前人或许已经解决了当时的问题,矛盾总是在产生,矛盾也不给我们任何机会复制机会,多次失败,我只能让自己如先辈认清社会、世界之问题后不断奋进,以自己的力量让这个文明走的更远一些。
见到你的那一刻,我是要在这世态炎凉中,以此为乐生,成为你的。
我想见到你
作者:汤*琪
浩瀚的音乐海洋于我从未触碰的乐曲关联,在那个雷声轰鸣的夏日雨夜我听完了贝多芬命运的乐章——我看见你,透过音符穿过两个世纪与你相遇。
听着窗外的雨滴拍打在玻璃窗上的声音,感受着《命运》交响曲中对你一生坎坷的诠释,幼年时被父亲逼迫学习乐器,终于在20年后有所成就,但是好景不长,突如起来的失聪,狠狠地将你掷入了一个黑色的牢笼,你害怕、惶恐、失落、无助,你的世界中好像在狂放暴雨的击打过后,只剩下了脆弱的躯壳陷入无尽的黑暗,在无声的世界中,没有了色彩和欢乐,没有了光明和希望,只有寂静无声,一颗新星在迅速的陨落。
我看见你几乎将自己封闭起来,但又发现自己最忠于的音乐给了你一条发泄的通道,就像在《月光曲》中,你用低沉缓慢的音律抒发自己内心的愤闷,我好像看见你近乎祈求般的询问上帝,为何对你那么不公平,无情地夺走你生命中最珍视的东西。你问上帝为何入如此不公?对你而言,失去听觉,就如同在布满荆棘的荒原上挣扎,荆棘扎进皮肤,那是遍布全身的痛苦。你在无声的黑暗中痛苦的挣扎,在不公的命运前奋力的抵抗。在此时,乐章就是你宣泄的途径,是你自定义的越过黑暗于阴霾的羊肠小径。
但有时我也看见你将怒气闲置,回忆旧时的美好与恬静,在田园上你看着鸟儿欢乐的跳舞,看见你享受着大自然的给予,听见你用轻快的音调,中高的音符谱写了一曲欢乐自由的乐章,也许那便是你向往的生活吧!看见你向往着田园间轻柔的微风,你迷恋着欢唱的鸟儿和拉奏音乐的昆虫们,那是你在绝望中的希望,在黑暗中的光明。你用乐曲告诉一代代世人在绝望中寻找方向,并坚定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勇往直前,因为在你的世界中,那是你力量的源泉,是支撑你跨过泥沼的吊桥。
游过音乐的漩涡,看见你从未屈服对命运屈服的意志,在你写下的《命运》交响曲中,激昂的乐曲就如同你电闪雷鸣般的怒吼,如洪水猛兽般的咆哮着向上帝诉说自己的悲愤;又如响彻云霄的惊雷提醒着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同命运抗衡;又如穿戴好行装的巨人一样,踏着沉重的步伐,迈向下一个战场。
你诉说着悲痛却同时有着不甘,你用你最不可能的领域创造的故事,用对音乐的热爱对抗着耳聋的现实,你所教会世人的不只是音乐的精髓更是面对不公的社会、不公的对待的处事方法和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途径,你用亲身经历告诉着世人“那些走过的路,那些笨拙而缓慢的生长,会让生活变的独立而丰富;那些咬牙坚持和日日锤炼,那些身体与心里的疤痕,会成为我赖以生存的力量。”
是你,用音符,用纸张这些看似没有生命东西,却刻画出柔情似水,不屈不挠与命运抗衡的巨人形象,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目中;是你,向世界展示了人类在命运面前蕴藏的巨大潜能;是你,激励着更多的人民不屈于命运的安排,与命运抗衡;是你,一个不屈于命运的顽强的音乐家,一个创造历史的失聪音乐天才,一个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熠熠光彩的明星。
我想见到你。
评语:(44分)文章在写贝多芬的时候,能够抓住他的命运,抓住他的月光曲等等,进而去引出对命运的一种思索,透过这个作品引出贝多芬对后世的一种影响,这个方面是做得不错的。但是文章在求全方面做得太多,比如前面写到:“有时我也看见你将怒气闲置,回忆旧时的美好与恬静……”,这个部分到底表达什么?写一篇文章最终一定是有一个方向,也就是讲他的作品,要表达他的作品和人生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要引向对对命运的一种思索,一种如何超越苦难,如何达到一种宁静的超脱等等。所以要把表达融到一个主题里面去,不能抛开一个主题去表达,否则这个段落就会显得跟别的内容格格不入,加油。
我想见到你
作者:孟*菁
最初认识你,是在书中偶然捕捉到“误入藕花深处”这一清雅的短短一句。多美啊!水雾氤氲中,绿水逶迤,藕花萦绕。而你,就微醉在一叶扁舟里,朦胧的看着这一切。
这是什么样的人能写出这样洁雅而又浪漫的词句?
我瞬间起了兴趣——我想认识你。
阅读了你的一些作品后,我想象中的你,举手投足间悉露温婉,谈吐言语间皆是教养。是一名大家闺秀,是一名纤纤才女。笔下的文字充满着清新与俏皮,“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但慢慢的,我认识到,你并不只是一名克己守礼的大家闺秀,相反,除却温婉的一面,你有着超脱常人的洒脱与风流。
你是一名爱酒的女子。闲暇时“煮酒笺花”,惆怅时“愁浓酒恼”,醉到深处你还会感慨两句“酒意诗情谁与共”… 有时甚至“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酒未醉人人自醉。
若只到此处,你也不能被世人称赞一声“古今第一才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在雪的磨炼后,梅香才能流传千古。
遭遇兵变后,你随着丈夫四处奔波,后又不得已分居两地,两人的感情没有丝毫变更。可当你知晓丈夫临阵逃脱的那刻,你几乎无法克制心中的愤怒与失望,一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下,是你在大是大非面前,将小情小义置之度外,为江宁人民的悲愤与担忧,为战争所揭示的人性懦弱的那一面而悲哀。
真有意思啊,脱离了书本文字上对你一生简而精的概括,你有着如此多面的模样。
我真想亲眼见到你。
在无畏世俗纷纭,再嫁过后,在发现张汝舟与暖如春风的外表下那虚伪而又令人作呕的内里后,你选择了离婚。
我真的敬佩你——那样的封建世俗里,有多少人敢这样做,能这样做?顶着世俗鄙夷的目光与不尽的谩骂,你依然敢爱敢恨,坚定果决,哪怕坐牢,你也要活出风骨!
一改婉约风派,经过岁月洗礼的你胸中自有一番沟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一生,你历经坎坷,有过喜,有过悲,有过愁绪,有过愤怒。可纵观你这短短七十年,唯一不变的,就是活出自己。敢爱,敢恨,能写下最浪漫的诗句,能品尝最醇馥的美酒。
如果有一天,我能见到你,我是要有你这样的魄力,遵循内心,过洒脱而又传奇的一生。
我想见到你,李清照。
评语:(44分)文章整体上来讲,写的很不错,文笔很好,而且整个文章里边能够抓住他的这个特点,抓住它词里边的一些他的风格,经过历史以后的一些变化,整篇文章里边能够把这个人物刻画的很不错,也能表达自己对他的一种喜爱,这点很好,但是文章在整体透过这个人物去折射出一个认识方面。你的所有内容并没有很好的指向一个主题,引出一个主题,所以文章在整体推到深度,由浅到深的这个方面,你去推的时候你就发现在深度方面没法推的很深,整体性再加强,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