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一个国家的底色。在抗洪抗震救灾中,在抗疫护边中,在每一个需要英雄的场合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民族的铮铮铁骨。但我们的社会中,仍存在着不尊重英雄,甚至污蔑扭曲英雄为乐的情形。
请以“谈英雄”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在“谈英雄”作文题目中产出数篇佳作
更有同学拿到了满分!
写出了高质量的好文章
篇幅有限甄选几篇供大家赏析
文末林老师的点评供各位推敲理解
谈英雄
作者:赵*祺
古往今来,英雄辈出。他们是国家的底色,民族的铮铮铁骨。我们应深刻理解英雄的含义,以此指导我们建立正确的英雄观。
因此,英雄的本质不在于干的事情有多惊天动地,而在于其背后体现的一种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弘扬了社会的正能量,为一个民族提供了一个道德精神典范,为每个人立了一把高标的价值观之尺。在当下社会,这把尺警示我们要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人民命运相融合,把握住命运的方向,从而实现永恒的生命意义。
然而,近日来诋毁英雄的事件频发,以蜡笔小新污蔑驻边英烈为最甚。这实际上是对价值取向的一种歪曲,对舆论的一种误导。为个人之娱乐,他人之关注而哗众取宠,是一种缺乏对英雄敬畏的表现,要自觉拥护爱戴民族英雄,用行动制止污蔑英雄之风。而我们更需做的,是发自内心敬仰英雄之所为,体悟其背后的正能量,以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活中处处践行之,真正“见贤思齐”。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岸的高峰,标度着这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它们是英雄留的痕迹,与之对抗只能我们自取灭亡,而拾级而上我们亦可达到精神价值的巅峰。
谈英雄
作者:宋*昊
郁达夫在鲁迅逝世时讲道:“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拥有英雄而不懂得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诚然,英雄作为一个国家的底色,体现着民族气节,塑造着性格,指引着民族的兴盛与发展。中华民族,当时刻铭记英雄,尊重英雄。
而在当今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加迫切地呼唤新时代的英雄。铭记历史中英雄的品格与事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以爱国为核心民族精神深入人心,增加人民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认识到每一个个体所担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从而自发肩大义、挑大梁,将积极奉献的英雄观实践于工作生活中,助力于祖国发展建设。而同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更应时刻关注新时代的英雄群体,在抗洪抗震救灾中,在抗疫护边中,从青春少年到耄耋老人,无不燃烧着生命以维护国泰民安,祖国统一发展,建构着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因此,我们更当以敬意爱戴回馈他们的无私奉献,将他们作为榜样牢记于心,并以实际行动将奉献爱国的英雄精神外化于行,推动社会良好风气之形成。
而对于不尊重英雄者,污蔑甚至扭曲英雄为乐者,当给予社会舆论之强烈谴责。他们污蔑的不只是某个英雄个人,更关乎其对民族精神、国家历史的误解甚至否定。于个人,没有了民族意识,缺乏文化自信的个体如同丧家之犬,不再有了社会中奋斗前行的正确方向;而于国家,则不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对此,社会媒体当注意引导,助力正确英雄观的形成。
滚滚长江东逝水,英雄不已,时代不息。愿我们铭记英雄,弘扬英雄精神,不断推动个人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谈英雄
作者:张*令
郁达夫在鲁迅逝世时讲到:“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拥有英雄而不懂得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诚然,英雄是国家的底色,是民族的榜样。而在我看来爱戴拥护英雄的最好办法是传承英雄。学习英雄精神可使个人的素质提高,国家的实力增强。
与英雄融为一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汇聚在一起,便联结成强健民族,国家进步的动力,这是当今时代“谈英雄”的最终目的。抗洪抢险中子弟兵在波涛骇浪中与洪水进行搏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自然抗争的奋斗精神;81192编号的王伟烈士让全民族看到军事贫弱的屈辱,在全国扬起报国从军,科技兴国的众志成城;扶贫过程中牺牲的1800余英雄和二百万驻村干部,让社会意识到中国的真正面貌,尽全国之力消除贫困走向小康生活……正是英雄们的奉献付出,正是英雄们的无畏牺牲,正是英雄们的坚定信念,唤起了民族的意识,点燃社会求进步的激情,推动了国家实力的增强。身边拥有如此英雄,是身为同时代人的骄傲与幸运,更是我们学习传承的榜样。
反观当下社会,甚至有人不尊重英雄,以污蔑扭曲英雄为乐的情形,其根源在于社会良知的缺失与哗宠取众的心理。而这么做会导致英雄后继们寒心,导致个人遇到“小我”与“大我”的选择时迷失方向,导致国家的气魄丧失,根基动摇。我们要尽快以法律手段严惩,以教育手段引导培养传承英雄精神。
当英雄精神深化于每个人的心中时,是对英雄的最好慰藉,是对个人与国家成长发展的最好指引。愿我们都能传承好弘扬好英雄精神,共同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国家发展。
谈英雄
作者:张*涓
在这个看似平静、话语权日渐开放的平民化时代,英雄的意义逐渐被消减,以至于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然而笔者认为:当代的英雄依然存在,且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
在这个时代,如哲学家陈嘉映所言,是一个平民化的时代,“自我”的产生是对时代的反抗。“人”的逐步觉醒让个体以理性为旗帜,拒绝被“唯一”的声音同化;但少数人的声音太过渺小,故需要人们敢于发声,为人发声。英雄便是敢于秉持理性精神,相信“人”的力量可以成就更多的“人”,让社会的人文主义得到宏扬。如今我们看到了为女性主义、少数族裔、性少数群体发声的声音,如彩虹旗、“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和敢于对权威发起质疑的声音,它们的存在让大家以更平等、更人文、更博大的视角看人,是不利己而利他的一种高贵。或许发声刺痛了一些刻板印象的存在,或者方式欠妥,但为人性与理性发声本身便已是“英雄”的表现了。
“人”的觉醒更是在“唯一”祛魅而每个“一”走上舞台中央时,对“自我圆满“的追求。《人民日报》有言,“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或许当社会上每个人面对虚无主义、消费主义、非理性狂潮时,能以丰盈之心抵御浪潮,追求自我与生活的完整与圆满——哪怕如加缪笔下的默尔索般“离经叛道”,也有权力不上交自己看似荒谬的生活。故英雄也可以是剧变时代中捍卫“自我圆满”的人。
既然社会正向一个愈发多元、注重人性的方向发展,那么向来作为“理想人物”的英雄也应被立体化地看待了。“唯结果论”实际上是对人作为一个鲜活发展、动态变化的存在的“扁平化”,是将英雄神化,抑或是在他失败时抹杀他生命过程中的成就。然而,中国人崇拜至死顽抗的断首刑天,西方人赞颂永不停歇的西西弗斯,其内核都是在失败的英雄中看到了其人性光芒一面,其名曰:抗命而行,浴火而歌。
无论是为民为国请命,为人的理性发声,利他的行为,自我圆满的追求,还是对英雄立体化的认识,其本质是同一的:即以一个人的身份,为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的权益与生存空间做斗争。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而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人。”《平凡的世界》如是说道。故我们大可以去蔑视那些污名英雄的跳梁小丑,让法律与道德去审判他们;而应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那些一直在坚守着的无名英雄,并真心尊敬他们。因为他们是“人”存在于世最重要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