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高三

国思春季高三优秀作文展示(一)

时间:2025-04-02 12:58:39来源:发布:访问:
       作文题目
       英雄,是一个国家的底色。在抗洪抗震救灾中,在抗疫护边中,在每一个需要英雄的场合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民族的铮铮铁骨。但我们的社会中,仍存在着不尊重英雄,甚至污蔑扭曲英雄为乐的情形。
       郁达夫在鲁迅逝世时讲到:“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拥有英雄而不懂得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
       请以“谈英雄”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国思春季高三年级
       在“谈英雄”作文题目中产出数篇佳作
       更有同学拿到了满分!
       写出了高质量的好文章
       篇幅有限甄选几篇供大家赏析
       文末林老师的点评供各位推敲理解
 

谈英雄
 作者:赵*祺
       古往今来,英雄辈出。他们是国家的底色,民族的铮铮铁骨。我们应深刻理解英雄的含义,以此指导我们建立正确的英雄观。
       何谓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可以用超群的眼光,非凡的勇气完成使命,造福苍生。有袁崇焕、文天祥、岳飞等人挺身而出为国御敌捐躯而不悔,有谭嗣同“变法流血请自嗣同始”的无畏气概,有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动人誓言。他们处境不同,时代不同,却都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壮志与卓识,勇毅地把它化为行动。当然,英雄并非意味着必须为国赴死,我们身边亦有许多平凡的英雄,抗疫的逆行者们,脱贫攻坚的扶贫干部们,他们默默无闻而怀奉献精神,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亦称得上英雄。
       因此,英雄的本质不在于干的事情有多惊天动地,而在于其背后体现的一种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弘扬了社会的正能量,为一个民族提供了一个道德精神典范,为每个人立了一把高标的价值观之尺。在当下社会,这把尺警示我们要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人民命运相融合,把握住命运的方向,从而实现永恒的生命意义。
       然而,近日来诋毁英雄的事件频发,以蜡笔小新污蔑驻边英烈为最甚。这实际上是对价值取向的一种歪曲,对舆论的一种误导。为个人之娱乐,他人之关注而哗众取宠,是一种缺乏对英雄敬畏的表现,要自觉拥护爱戴民族英雄,用行动制止污蔑英雄之风。而我们更需做的,是发自内心敬仰英雄之所为,体悟其背后的正能量,以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活中处处践行之,真正“见贤思齐”。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岸的高峰,标度着这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它们是英雄留的痕迹,与之对抗只能我们自取灭亡,而拾级而上我们亦可达到精神价值的巅峰。
       + + + +
       评语:(48分)文章能够围绕英雄来议论,讲到英雄的一个意义,尊重英雄就是尊重背后的一种精神,举例以后有整体分析,能够分析在异里面的同,这个方面的分析有很大的进步,很好!文章这样写很漂亮。但是这篇文章收尾不够好,在收尾之前,里面讲到当今反面这种现象,并分析其本质。但是结尾再分析,要看全文最主要谈的是什么?要谈英雄的一种意义一种作用,要更进一步去呼应表达你的一种英雄观,收尾时候谈到反面内容则力度不够,再好好推敲,加油。
 
谈英雄
作者:宋*昊
       郁达夫在鲁迅逝世时讲道:“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拥有英雄而不懂得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诚然,英雄作为一个国家的底色,体现着民族气节,塑造着性格,指引着民族的兴盛与发展。中华民族,当时刻铭记英雄,尊重英雄。
       纵观历史,中华大地上英雄辈出。“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群雄逐鹿的时代,楚人为为国捐躯的英雄慷慨悲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山河沦陷,文天祥为国奔走,丹心一片;“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近代丧权辱国的黑暗时刻中,戊戌君子变法图强,从容赴死……一个个英雄形象的背后,是一群群同样挺身于危难之际,舍生取义,捐躯为国的战士;一个个英雄事迹的背后,是一段段或悲壮或以血泪倾流的历史。英雄的品格是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英雄的事迹是一个民族不断抗争、走向繁荣的缩影。因此,铭记英雄是传承民族精神,铭记国家历史的必然要求。
       而在当今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加迫切地呼唤新时代的英雄。铭记历史中英雄的品格与事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以爱国为核心民族精神深入人心,增加人民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认识到每一个个体所担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从而自发肩大义、挑大梁,将积极奉献的英雄观实践于工作生活中,助力于祖国发展建设。而同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更应时刻关注新时代的英雄群体,在抗洪抗震救灾中,在抗疫护边中,从青春少年到耄耋老人,无不燃烧着生命以维护国泰民安,祖国统一发展,建构着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因此,我们更当以敬意爱戴回馈他们的无私奉献,将他们作为榜样牢记于心,并以实际行动将奉献爱国的英雄精神外化于行,推动社会良好风气之形成。
       而对于不尊重英雄者,污蔑甚至扭曲英雄为乐者,当给予社会舆论之强烈谴责。他们污蔑的不只是某个英雄个人,更关乎其对民族精神、国家历史的误解甚至否定。于个人,没有了民族意识,缺乏文化自信的个体如同丧家之犬,不再有了社会中奋斗前行的正确方向;而于国家,则不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对此,社会媒体当注意引导,助力正确英雄观的形成。
       滚滚长江东逝水,英雄不已,时代不息。愿我们铭记英雄,弘扬英雄精神,不断推动个人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 + + +
       评语:(49分)文章整体上来讲写得很漂亮,能够讲到尊重英雄,对我们历朝历代里面一直以来英雄的形态,以及英雄代表的一种精神,有很好的一种表达。对英雄对当代这个社会的一个意义也有很好的一种展现,在这个方面里面写得很漂亮。但文章在谈到英雄的一个意义的时候,不要仅仅只是谈到对社会怎样,反过来我们从我们自身的角度去看,如何把英雄的这种品质,纳到我们的生命里边去,使民族使我们个人里边也具备一种这样的英雄气质,而这种英雄的气质能够带来哪种变化,尽可能谈到一个青年人的这样一种英雄观,如果能够在延伸,这篇文章在这个点上会做的更好一些,加油。
 
谈英雄
作者:张*令
       郁达夫在鲁迅逝世时讲到:“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拥有英雄而不懂得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诚然,英雄是国家的底色,是民族的榜样。而在我看来爱戴拥护英雄的最好办法是传承英雄。学习英雄精神可使个人的素质提高,国家的实力增强。
       中华民族自古便不是缺少英雄的民族。于个人而言,传承英雄精神可使我们综合素质提高。从孔子驾着颠簸木车在空荡的列国周游中,我们看到了“任重道远”的坚守,学会了心怀天下的大视野,大气魄;从鲁迅在抗战时期的警觉呐喊,我们看到了危亡时期的振奋,学到了新文化的自由,增添了中国人的骨气;从当代抗疾医护人员中,我们看到了“与死神赛跑”的顽强拼搏,学会了生命至上,舍己为人的高尚追求……英雄的时代不同,处境不同,行事方法不同,但是传承英雄精神就是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就是增添家国情怀,就是由“小我”慢慢去向“大我”的过程。
       与英雄融为一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汇聚在一起,便联结成强健民族,国家进步的动力,这是当今时代“谈英雄”的最终目的。抗洪抢险中子弟兵在波涛骇浪中与洪水进行搏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自然抗争的奋斗精神;81192编号的王伟烈士让全民族看到军事贫弱的屈辱,在全国扬起报国从军,科技兴国的众志成城;扶贫过程中牺牲的1800余英雄和二百万驻村干部,让社会意识到中国的真正面貌,尽全国之力消除贫困走向小康生活……正是英雄们的奉献付出,正是英雄们的无畏牺牲,正是英雄们的坚定信念,唤起了民族的意识,点燃社会求进步的激情,推动了国家实力的增强。身边拥有如此英雄,是身为同时代人的骄傲与幸运,更是我们学习传承的榜样。
       反观当下社会,甚至有人不尊重英雄,以污蔑扭曲英雄为乐的情形,其根源在于社会良知的缺失与哗宠取众的心理。而这么做会导致英雄后继们寒心,导致个人遇到“小我”与“大我”的选择时迷失方向,导致国家的气魄丧失,根基动摇。我们要尽快以法律手段严惩,以教育手段引导培养传承英雄精神。
       当英雄精神深化于每个人的心中时,是对英雄的最好慰藉,是对个人与国家成长发展的最好指引。愿我们都能传承好弘扬好英雄精神,共同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国家发展。
       + + + +
       评语:(50分,满分)整个文章写得很漂亮、很精彩,需要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文章能够紧紧扣住传承英雄,那么下文讲到个人的品质汇聚起来后对国家产生的一个影响,也要谈的是传承,里面能够产生一种什么力量,还是要紧扣这个传承去谈。因为中心论点在上面,所以尽可能下面紧扣住它去表达,这篇文章整体上来讲,整个议论的深度跟广度很好,加油!
 
 
谈英雄
作者:张*涓
       在这个看似平静、话语权日渐开放的平民化时代,英雄的意义逐渐被消减,以至于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然而笔者认为:当代的英雄依然存在,且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
       什么是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前者让英雄清楚地明白前路与使命,后者则让英雄坦然接受这命运并敢于抗争。故英雄敢于在危难中挺身而出,做常人所不能及的牺牲。在充斥着无形硝烟的今日,多少医护者面对肆虐病毒仍选择奔赴疫区;多少边防战士在险恶环境与外敌入侵面前用身躯形成一道界碑。他们并非是选择成为英雄而伟大,而是先行伟大事后而成为英雄。鲁迅有言,“中国向来都有为民请命的人”,此乃英雄血脉之传承,故曰英雄一直存在,从未远去。
       在这个时代,如哲学家陈嘉映所言,是一个平民化的时代,“自我”的产生是对时代的反抗。“人”的逐步觉醒让个体以理性为旗帜,拒绝被“唯一”的声音同化;但少数人的声音太过渺小,故需要人们敢于发声,为人发声。英雄便是敢于秉持理性精神,相信“人”的力量可以成就更多的“人”,让社会的人文主义得到宏扬。如今我们看到了为女性主义、少数族裔、性少数群体发声的声音,如彩虹旗、“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和敢于对权威发起质疑的声音,它们的存在让大家以更平等、更人文、更博大的视角看人,是不利己而利他的一种高贵。或许发声刺痛了一些刻板印象的存在,或者方式欠妥,但为人性与理性发声本身便已是“英雄”的表现了。
       “人”的觉醒更是在“唯一”祛魅而每个“一”走上舞台中央时,对“自我圆满“的追求。《人民日报》有言,“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或许当社会上每个人面对虚无主义、消费主义、非理性狂潮时,能以丰盈之心抵御浪潮,追求自我与生活的完整与圆满——哪怕如加缪笔下的默尔索般“离经叛道”,也有权力不上交自己看似荒谬的生活。故英雄也可以是剧变时代中捍卫“自我圆满”的人。
       既然社会正向一个愈发多元、注重人性的方向发展,那么向来作为“理想人物”的英雄也应被立体化地看待了。“唯结果论”实际上是对人作为一个鲜活发展、动态变化的存在的“扁平化”,是将英雄神化,抑或是在他失败时抹杀他生命过程中的成就。然而,中国人崇拜至死顽抗的断首刑天,西方人赞颂永不停歇的西西弗斯,其内核都是在失败的英雄中看到了其人性光芒一面,其名曰:抗命而行,浴火而歌。
       无论是为民为国请命,为人的理性发声,利他的行为,自我圆满的追求,还是对英雄立体化的认识,其本质是同一的:即以一个人的身份,为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的权益与生存空间做斗争。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而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人。”《平凡的世界》如是说道。故我们大可以去蔑视那些污名英雄的跳梁小丑,让法律与道德去审判他们;而应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那些一直在坚守着的无名英雄,并真心尊敬他们。因为他们是“人”存在于世最重要的“英雄们”。
       + + + +
       评语:(50分,满分)文章能够从几个方面去谈生活中的各类英雄,“总”以后能够再“分”,进而去总谈到这些人的共性,文章得到很好的纵深。文章层次很清晰,又有深度的表达,保持这个惯性,理解这篇文章里面可以获取高分的原因是什么,后面的文章继续保持。发扬自己好的方面,减少一些不足,加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