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荐课程

查看所有
高三

国思春季高三优秀作文展示(二)

时间:2025-04-02 11:39:26来源:发布:访问:
       作文题目
 
       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其实,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请以“谈底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国思春季高三年级
       在上述作文练习中产出数篇佳作
       写出了高质量的好文章
       篇幅有限甄选几篇供大家赏析
       文末林老师的点评供各位推敲理解

 
       谈底色
       作者:祁*
       孔子说:“绘事后素”,意为现有白色的底子,再在上面绘画。这说明了底色对画的重要价值,而对于人生,底色也同样重要,它决定了人生这张画的质量。所谓一个人的底色,就是人生的价值观,它对于人生的意义不言而喻。只有拥有正能量的价值观,我们的人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与人为善是一种正能量。一个善良的人能想到别人的困难与苦难,在他人危难时挺身而出,主动帮助他人,让人心变得更加温暖。四川一男子心脏病突发倒地,两医学院女生奋力相救;江西的万佐成夫妇开设抗癌爱心厨房,给了肿瘤患者活下去的希望。,是人性的善驱使他们伸出援手,主动帮助素不相识的人。他们的人生画卷才会如此温暖,充满人性的光辉。
       家国情怀也是正能量的一部分。年轻时就立志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的抗疫英雄钟南山,以84岁高龄,在武汉疫情时逆行而上,为国家乃至世界的疫情得以控制发挥了巨大能量。他为国效力的情怀,激励他坚持不懈地学习,在危难中挺身而出。张桂梅校长有“教育为民”的价值观,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女高,已经帮助1600多名农村女孩走出大山。他们之所以有如此成就,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都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他们所作的一切,或为了社会安定,国民健康。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底色,他们才能如此为民奉献,他们的人生画卷才如此的辉煌美妙。
       但是,也有个别人因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自己的人生之路一塌糊涂,还危及社会和国家。比如曾经有一位化学天才,制造冰毒为自己谋取巨大利益,危害社会,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诈骗者只为自己的利益,骗取他人钱财,最终被关入监狱。这些人在年轻时没有正能量,为了私利危害他人与社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
       作为青年人,我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在为人生的美丽画卷选择底色,我们也要把人生的底色选好,把第一粒扣子扣牢。我们要树立起正能量的价值观,努力学习知识,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我们人生的美丽画卷选好底色,为他人,社会与国家做出贡献。
       + + + +
       评语:(45分)文章能够从正能量就是底色,分成两个方面来谈,文章层次,很明确很清晰,整个论述也很好。但是文章里面谈到以家国情怀上为一种底色,要分析为什么以它为底色,以它为底色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另外,反面的现象尽可能要举例分析。加油!

谈底色
作者:付*超
       子曰:“绘事后素。”油画的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人的底色更是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发展。而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爱国应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底色。
       正如油画的一切都是在底色的基础上创作,我们人生的一举一动也都是在个人底色的基础上成型,底色与我们是一生奉行不辍的信念,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最终价值与归向。
       以爱国为底色,于个人而言可让人生价值更好的实现。孔子驾着颠簸的木车驶过战乱的列国,受尽苦难与冷眼,支撑他的是对传道天下、开启民智的宏愿,最终他创建传播了儒学,开启了华夏民族璀璨的千年文明;周恩来总理一生为国付出,逝世之时百姓十里长街相送,离不开他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君王诸侯的冷眼,被困匡地的凶险,枪林弹雨的洗礼……这些伟大的人走向自己人生的高处时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但他们的心始终记挂着天下的黎民苍生,他们眼中的困难只有民众的愚鲁,中国的积弱,爱国的底色让他们始终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人生的目标前进,沿途坎坷不过浮云,最终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当一个个人爱国的底色汇聚在一起,便成了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力量。从古代读书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近代的五四运动学生们走到街头,用血肉之躯面对宪兵的火枪,再到牺牲边防将士“清澈的爱,献给中国”,古代的中原王朝曾被外族的铁蹄践踏,近代的中国曾弱小腐朽,现代的中国亦面对国际诸多挑战,但中国从风雨中走来,步履蹒跚却从未跌倒,靠的是一代代人们对国家的热爱,为民族的不懈奉献。无论再黑暗贫弱的年代,爱国的热血总如黑暗中的火炬照破山河,以国家为心中第一,先贤烈士们才能做出不可能之成就,驱动民族巨轮远航。于敏院士曾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个人的力量融入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爱国的底色让国家强盛,亦让一个人超越自我的束缚,真正永垂不朽。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许许多多的“网红”诞生,犹如盗窃起家的切格拉瓦、欺骗出名的马大师之流,与他们相比,我辈青年真正应关注的网红无疑是扎根敦煌的樊锦诗、当代愚公毛相林……始终铭记以爱国为底色,所行所为       都应当对社会发展、国家复兴有益,方是我辈青年之要义。
       习总书记说过“扣好人生的第一例扣子”,我们应选好人生的第一抹底色,以求真正精彩的人生。
       + + + +
       评语:(46分)文章在写的时候,第一段已经提出了,爱国应该是我们的底色,但是在第二段,紧接着就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来谈,但是第二段又跑到别的地方,绕了一圈再回来,这样表达不是很理想。下文里边能够紧扣住这个爱国的重要性来谈,爱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作为这种底色,背后的效果在哪里,做了很好的分析,这是整个文章出彩的地方。但是在写反面的时候,要谈的是当代的青年人在网络媒体的传播中,价值观和底色选择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我们应该怎么样?根源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要从两相对比中去谈当代青年人应该有的价值观,这样文章的整体感才会更好,这篇文章整体上来讲有进步,再改一改效果更好,加油!
 
谈底色
作者:张*翊
       眼界决定人生高度,眼界高者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他看到巍然的泰山,并不是高山仰止而是想登上泰山绝顶,一览天地万物,杜甫之所以能成为‘诗圣’就是因为他拥有这首诗中所展现出的胸襟、眼界、和人生志向。
       人生的高度多取决于眼界的宽与窄,开阔的眼界意味着知识的丰富以及看待事物的不同层面。马克思从世界大局、矛盾、运动、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审视世界分析形势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所以他看到了社会规律,从而建立了马克思哲学体系;诸葛亮根据当时客观事实从政治、军事、经济、地理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不断地挖掘深层所以他眼界开阔到天下时局做到临危不惧。眼界决定人生高度,只有见得多了,经历的多了,才能深刻了解别人无法理解的层面眼界开阔自然能看透人情世故,能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以及所追求的。像杜甫一样并不是高山仰止,而是想登上一览天地万物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
       有眼界的人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以及开阔的胸襟。遭到挫折应有强大的内心,饱经沧桑后积极面对一切。苏轼一生三次被贬,可谓坎坷浮沉,但他用儒家的坚毅精神以有限的时空和物质环境的态度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陆游是一个豁达乐观的人《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蕴含着无限希望人们从中可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这体现他们不仅乐观还有高远的眼界以乐观、心胸开阔的态度去处事。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乐观积极面对困难,也要有宽广的胸襟。
       眼界低者目光短浅,看待事物极为简单无法看到未来。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取得胜利,但未借机壮大自己的队伍满足现状、贪图享乐、目光短浅未乘胜追击;“拔苗助长”的故事为了尽快吃到粮食把刚插的秧苗往上拔,以为那样就长起来了,这体现了他目光短浅。愚笨的人只顾眼前利益,是无法走向成功的。目光短浅只停留在表面,看待事物永远都是浅层,无法从中得到深层含义以及深层的知识。
       成功的得来是靠一步一步积累。作为青少年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层面并乐观的对待事情,不因遇到困难就放弃,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对未来有自己的计划,根据不同角度来分析,像诸葛亮一样从各个方面分析,做到对任何事情临危不惧。体会其中的真谛,从中学习到真正想要传递的深刻含义。
       眼界决定人的高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看大局、精益求精、开阔眼界向成功奋斗。
       + + + +
       评语:(47分)文章分析条理清晰,说理层次分明。对于正面例子背后原因与信念的分析较好,能够紧扣住“我”与“我们”的关系来谈。对于社会反面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危害也有一定的论说,不错,加油!
 
谈底色
作者:张*涓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与悠长的历史中,有一句话贯穿了仁人志士们的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份赤子之心于不息文脉仁心中流动传承,千年不朽,成为中华民族不褪之底色——以民为本。
       民本思想始于殷商之际,形成于春秋战国,而后影响着千年的中国。群雄并起的先秦,已然在重鬼神的夏商之倾覆中发现民心向背的力量,提出敬德保民之思想。于是我们看到孔子于颠沛流离中坚信“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孟子逆着君王的脸色高倡“民贵君轻”……王权天下,宗法礼乐,推动并巩固着古代民本思想;在强有力的政权与社会礼仪的强化中,民本成就了中国大一统国家稳固的统治基础,让中华民族总体平稳走地过了千年岁月。在这样的文明中,为官者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利民奉公为标尺;一介书生心怀“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炽烈期望;帝王深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着这份民本的底色,古代中国得以平稳蓬勃发展。
       后来硝烟四起,民族陷入危机,然而中华民族没有在危难中陨灭,而是在无数“民族脊梁”的支持下重新站起。鲁迅曾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开眼看世界,到康有为伸民权、启民智的呐喊;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从毛泽东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到邓小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在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碰撞与民族复兴的实践中,中国民主发展,人之觉醒成为了推动国家步入近现代社会的根本力量。在风雨如晦、大厦将倾的颓势中,民本的底色让中国走出苦难,迈向辉煌,历久弥新。
       如今国泰民安,但仍能见到家园民心熠熠生辉,迸发力量。抗击疫情全社会齐心协力,为国民生命健康着想;脱贫攻坚,村官深入民众生活,国家投资基建,为人民谋福祉;中美摩擦冲突,我们揭露资本主义虚伪的人权,用百姓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回击质疑与偏见。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中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因而我们将民生永远放在第一位,并扩大民主—现代语言体系下的民权,与中国式的民本不谋而合;“民为帮本,本固邦宁”这一朴素的理念已然也必将引领中国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业。
       是故我们方有底气说我们没有违背那自古的初心;我们奋进,我们砥砺前行。因为那颜色不只是高贵龙袍的颜色,更是土地的颜色,是土地之上的人皮肤的颜色。那以民为本的底色,不是纸上的一句空谈,而是这底色在现实中放着光芒的原因。
       + + + +
       评语:(48分)文章能够从从古到今谈及民本思想在各个阶段、各种情形里边的体现,整个文章的结构、文笔表达都很好,但应注意:通过从古到今的叙述想表达的是什么?文章中的民本思想讲的是什么?从高考的角度来讲,你可以进而引出对我们现在政党为什么能够永葆青春?受到拥戴的原因是什么?讲出民本的思想的底色和本质。文章纵深方面还是不够有力度,需要找到重点进行突破。加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思网立场
本文由国思语文授权国思网发表,并经国思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国思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返回顶部 招生简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