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就各位”,是运动场上最响亮的口令,它提醒运动员到各自位置上,比赛即将开始。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以“各就各位”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各就各位(48分)
李*泽
“各就各位”的号令响起时,运动场上的每一个身影都在瞬间凝聚成蓄势待发的雕塑。这声短促的指令,既是对物理空间的规范,亦是对精神秩序的召唤。 人生如同赛场,真正的“就位”并非被动地接受安排,而是在流动的时空中寻找自我与世界的平衡点,在动态定位中完成对生命价值的确认。“各就各位”的本质是破解个体与整体的永恒博弈。柏拉图用金银铜铁铸造的理想国模型,与庄子“庖丁解牛”的顺势哲学,曾构建古典时代的定位法则——人在天地秩序中寻找既定坐标。但现代性将这种稳态击碎:福柯笔下的“全景敞视监狱”揭示,当“认识你自己”异化为“证明你身份”时,我们正沦为工具理性锻造的标准件。这种困境恰似量子世界的波粒二象性——人既是社会机器的北斗卫星,必须在制度轨道运行;又是自由跃迁的电子云,渴求突破概率边界。敦煌飞天的凝固舞姿给出了启示:那些看似静止的衣袂线条里,实则流淌着超越时空的动态平衡。真正的定位,恰在秩序框架与可能性空间的量子纠缠中显现。
真正的定位,需要穿透身份标签的迷雾,抵达精神坐标的锚定点。加缪在西西弗斯身上看到的不是命运的残酷,而是“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 人心”的觉醒;王阳明龙场悟道后提出的“心即理”,则打破了世俗定位对生命本真的遮蔽。当苏轼从庙堂跌落江湖,却在赤壁江声中获得“物与我皆无尽也”的顿悟;当达芬奇穿越艺术与科学的边界,始终以“观察”为真理的基石,他们都在证明:所谓“位”,不过是承载灵魂的容器,真正的定位始于对自我本质的认知,终于对精神原点的回归。
在文明演进的坐标系中,“各就各位”更意味着在时代浪潮中校准使命。黑格尔说“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强调思想总是在历史行进中沉淀真知;而《易经》“穷则变,变则通”的智慧,则揭示定位本就是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今日的“位”或许是实验室中的操作台,明日可能化作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但就像敦煌壁画历经千年仍不改其色,生命的光华永远来自内核的稳定性。当我们如陶渊明“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般守住精神根基,便能如蒲公英的种子,在任何落点都能生长出完整的生命图景。
站在 人类文明的跑道上,“各就各位”的深意逐渐清晰:它既非刻舟求剑式的固守,也非随波逐流式的盲从,而是在变动不居中守护本心的智慧。当每个个体都能在时代的罗盘上找到自己的方位,当无数星子既遵循轨道又散发独特光芒,便是文明星河最为璀璨的时刻。这或许正是老子“安其居,乐其俗”的现代诠释——真正的就位,终将通向自由。(973字)
【点评】48分。层次清晰,说理深刻。很好。字数偏长。
各就各位(47分)
魏*晴
无论竞技体育的比赛中,在大型活动开始前的后台里,在流水工作的车间内,还是个人的生活与工作中,我们都常常能听到“各就各位”一词或与之类似的词句。这让人不禁思考“各就各位”这一能在当今这个词语迭代极快的时代中内涵及作用。“各”一字作为高频词中的高频字,强调了个体意识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位”字点明每个人的职责所在;而“就”字则引导人去完成自己的责任。 “各就各位”一词的目的在于让人们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来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的生活,工作甚至社会状态。
我们应当明确“位”应当是在践行“就”的过程中不断拓宽,发展的,它是变化的,多元的。“位”字包含当下之位与未来之位,前者是需要我们尽心尽力完成的,是一种责任担当。而后者则需要我们用发展性的眼光与成长性思想去找寻的,这是提升自我的手段。顾少强在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前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师工作,在辞职后不断转换着自己的“位”,在尝试与实践中收获了人生的成长,丰满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为社会注入了积极求索的能量。
“各就各位”中的“就”字也颇有内涵。“就”当下之位时,其含义是尽心尽力,不负时光,但在“就”未来之位时,其含义就会变成找寻与提升,两种含义都强调行动。唯有主动思考,积极实践才能不被“位”所困,进而能焕发自身动力实现“就”:王计兵并未被外卖骑手的职位所限制,所以于此同时成为了一名诗人;清华保洁阿姨也并未被身份所束缚,因而自学了钢琴,向社会传达了勇敢追梦的精神。
若是被当下之位所困,束缚住手脚,那么生而为人的创造力可能会这在“稳定”的生活中被泯灭,我们的多元性也可能被同质化,社会乃至国家可能也会如同老旧机器一般,虽能运转但已然是强弩之末,一个零件的损坏就可能导致散架。
所以当我们处在现有的位上时,就努力做好这个位置该做的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掘其他可能,“各就各位”,让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785字)
【点评】47分。释词与层次清晰,但背后的价值观的论述还可以更进一步。
各就各位(46分)
艾*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熵只会不断增加。因此,“各就各位”这一本质为熵减的行动,似乎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然而,我认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与所谓的混乱相抗衡,每个人找到并坚守自我之“位”是必要的。人类社会的有序性正是通过个体的努力和协作实现的,这种“熵减”之聚集是人类文明的独特之处。“各就各位”中的“各”强调个体对于完成这一行动的重要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并寻找那个属于我们的“位”。那么,“位”又指什么呢?它既是一个人的位置与处境,通常是一种客观状态,也可以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例如,作为高三学生,我们正处于努力学习之“位”,这是一种客观的状态;同时,我们也追求在理想大学中的那个“位”,即心之所向之“位”。放眼时代,我们看到的是无数次的“各创其位”,无数次的工业革命到如今的科技革命,时代通过技术爆炸和社会变革不断解构旧秩序中的“位”,同时赋予个体重新定位自身位置的权利与能力,使未来之“位”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就”字连接了“各”与“位”,“就”中既蕴含着主动抵达的进取,又有动态平衡的智慧。
也就是说,当当下之位与个体内心之位并不吻合时,“就”作为一种动态校准,于此我们不应该接受被动填充社会预设的“坑位”,而应该像水一样不断寻找自己的容器。古有陶渊明与官场之位中“不为五斗米折腰”从而找到自己的“复得返自然”的本心之位;今有“35岁失业”焦虑中,有人“就”自由职业之“位”回归对生活自主权的坚守。由此观之,动态校准与坚守本心,使“就位”成为“一场永恒的出发”,继续于“位”之间移动的人们,请别忘了你们为何出发。
通过“各就各位”,我们还应看到个体的就位对于时代进步的意义——正如张桂梅坚守山区讲台,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樊锦诗扎根敦煌数十载,以生命守护千年文明瑰宝。这些时代楷模在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诠释了“就位”的深刻价值。黄大年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归国科研,填补我国深地探测技术空白;袁隆平躬耕田畴六十载,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他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正是千万个这样的“小我”坚守,才铸就了脱贫攻坚、科技强国等“大我”成就。这种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将个体奋斗汇入时代洪流的精神,正是民族复兴最坚实的力量源泉。
我们应当反思那些看似固若金汤的认知之位是否真的不可撼动。正如露露•米勒在《鱼,不存在》一书中写到“放弃鱼类后,我看到了世界的本质,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地方。”这种对既定框架的突破启示我们:社会中的“位”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地重新定义。“各就各位”的深层意义不在于墨守成规,而在于在变动中建立动态秩序——既要恪守专业本分,又要勇于突破边界。当每个个体都能在坚守与创新间找到平衡,既深耕领域又开拓可能,才能真正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这才是“就位”思想在当代最具生命力的诠释。(1150字)
【点评】46分,紧扣各字来论述,很好的方式,字数偏长。
各就各位(46分)
刘*儿
若是没有一汩汩细流,就没有江河的浩瀚,若是没有一粒粒沙土,就没有建筑的高大,正是因为有了个体的正确排列,运用,才有了宏大的万物。我想,正是在不断“就”的探索中,才能抵达属于自己的“位”。
“各”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即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将其安置在不同的位置,从而实现社会高效运转。从分子角度,其构型之“位”总是遵循能量最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微观之稳定。从社会角度“就位”过程中,我们能不断探索,发挥自己的优势。黄旭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国家的任务,站在了核潜艇研制的位置上,最终创造了记录。正是因为在外界赋予的“位”中,发挥自己所长,才加快了社会的变革与运转。但如果一直固守外界赋予我们的位,就会成为流水线上的一颗颗螺钉,一生被禁锢于“效益”的铁笼中,与个体的本质渐行渐远。这时,“就”为我们提供了探索自己内心渴望的条件,让我们有机会锚定自己的“位”。作为一名农民,即使社会赋予他的价值是“种地”,但他却在闲暇时间承办诗社,让自己立于自身的“位”中,找到社会之“位”与自身之“位”的平衡点。同时,我们不仅要向内看向自己,更要向外看向社会。当我们看到发展中的缺陷和不足时,我们要将“位”就于其空缺之上,正如张桂梅意识到了教育的发展不均,从而将自己置于山村之“位”,点亮教育的火光;鲁迅看到了“学医不能救中国”,从而以笔为戈,以纸为戒,救亡图存。正是这些转变,让社会有了运转的活力,也正是这背后一个个我们,造就了如今多元化,包容化的社会。
在这个时代中,也许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自己的使命,这一个个使命宛如一个个紧咬的齿轮,让社会获得运转的动力。我相信,这些齿轮中,必然存在许多连接了多环的齿轮,许多通过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所定的齿轮。虽然方式形态各不相同,但独特的他们却达到了无比协调的运转,形成了人类一个个光辉的时刻。这就是“各就各位”。
让我们各就各位,迎接属于我们的未来。(786字)
【点评】46分。说理有层次,也较为深入。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