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士钊(人大附中)
这次的十一假期,我去了水泊梁山。我的家乡,在山东,在郓城,在那个宋江的出生之地,在那个一眼就能望见演绎水浒的梁山的地方。这一次面对梁山,我希望用梁山,找回我多年前的回忆。
然而当我真正站在梁山前的广场上时,我惊呆了,到处都是人,人头连成的海洋将每一名游客淹没;人们用交杂的方言说着话,目光迷离,匆匆地走向四面八方,一张《门票价目表》的牌子格外醒目,标有“售票处”三个大字的建筑侧,是雕饰有石雕的现代化的豪华大门,门前的地面上满是垃圾和传单,原本干净的白石地面早已污浊不堪,与其说广场,不如说其是一个巨大的集市,乱,乱,乱。这,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梁山。
我记忆中的梁山停留在五六年前。那时,这片广场是被几排简易的店铺围起来的;小吃,工艺品摆在店铺的柜台上,任君挑选。当时的我,还曾于广场上提着木剑渴望着拥有百八十好汉的传奇武艺,还曾流连于小吃摊钱而被母亲揪住耳朵带走,还曾坐在石墩上看着《水浒传》连环画,一看就是一个上午……当时梁山带给我的记忆,是小吃,是一百零八好汉,是连环画上的水浒故事。是在在广场上,提着木剑面对梁山时,心里那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受。
然而一切都变了。记忆里的那座梁山轰然崩塌,那种莫名其妙的感受也从未再次出现。如今站在广场上,面对现在的这座,俨然已经沦为一个旅游景点的梁山,我竟感到那么陌生。
一个小时前东行于梁山脚下,这种陌生感便已开始。高楼,车辆,紧密的红绿灯,时行时停的交通,街道两侧的无数“宾馆”,“酒楼”,墙壁上颜色绚丽文字紧密的海报这些东西,全都强硬地加在了五六年前那个砖房瓦屋的小镇上,令我的记忆不堪重负,我希望这只是城市化的功劳,但我又知道,绝不可能那么简单。
我站在这个广场上呆住了。抬起头面对梁山,灰白色的天空背景中,梁山没有说话,试试静静的俯视这这个广场。菜市场般的广场上,散落着一地的门票残联,人们在检票口蜂拥成群,《价目表》的标牌仍是那么显眼,出口处的马路上传来小轿车争相鸣笛的声音。人心变了,变得越来越趋利了。梁山与水浒间的联系,正被一张一张的钞票切断,斩碎。在梁山脚下,我看不到英雄聚义的痕迹,在整个梁山城,我看不到《水浒》发生过的根据!试问梁山的价值真的只是“¥”后的那几个数字而已吗?我们给后世留下的,真的只应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的“五A景区吗?”我无力,去面对这几个问题。如果宋江他们还活在当今,他们又该如何面对这座梁山呢?我不得而知。
点评:文章能借梁山前后的变化来写出自己的认识,很好!但文章后文收的不够理想,有点重复,可以在回
忆后回眼前描写,而后引出对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