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祎琳(人大附中)
缆车迎着雪山的走势快速地爬升。脚下的针叶林不断拉近又远逝,地上落着稀疏的雪。颠簸眩晕,阳光正越过山脊将光辉泼洒在玉龙之巅。
因为地方保护,到丽江换导游。他自称杨过,黑框眼镜,紫色帽衫,小麦色皮肤突出纳西汉子的精明干练。前言对插队者嫉恶如仇,后话工资微博,转眼巧妙地把大家坑在氧气筒上。人其实不太多话,不顺人也不讨喜。
香火,诵经,云烟缭绕。一行人站在玉隐寺朴素的院落中,杨导半倚墙,讲述着天道轮回,讲述着异族藏教的信仰。立柱上剥落朱漆,门廊低矮。喇嘛在大堂捻珠诵经。几位阿婆哼唱山歌迎送归客,黄毛猫儿溜过瓦檐。似真似幻的场景中,梵音轻稳,导游的声线抑扬有力,心中蓦地涌起崇敬,面对着轮回不止的修行。突然相信他说的一句话,在雪山脚下,记住了一个被佛渡过的纳西人和他坚韧的民族。只有待放的山茶在这里谛听时间和生死。
走下缆车的瞬间,我承认我的茫然。铺天盖地的青与白扼制了对高度的恐慌。我挪步到栏杆边,企图俯望玉龙的棱角。冰川如白练般铺陈叠覆,参差裸岩如魔符张牙舞爪。天苍茫,地苍茫,山体向下而上的翠黛青芒。蜿蜒的脉络拥握一方水土。我曾怀疑杨导所谓的仰望的虔诚,亦不屑不容侵犯的神圣,自作聪明地以为雪山胜景也不过一幅图画。可是强劲的风吹熄头脑的不穷,自然的呼吸摄取心灵的逼仄。努力仰头,只剩下庆幸的瞬间。不识趣的人们似乎还在攀爬,热情地拥抱6125米的标记石,不觉错过片刻的雪山宁静。
他在哪?在栈道入口的围栏前,浅吸自制的烟草,眯眼微笑。杨导说,应当崇敬,玉龙是纳西的神。雪山对于纳西人,是圣灵,是庄周的道——万物之母,他们仰望,崇拜都不足以,一边容忍着现代气息的腐蚀,倔强地把自主保护文化之源。然而自然,游客,原住民是诡秘的三角。一副志在必得理所应当的嘴脸,高傲进驻的人不少。抱怨着过度商业化的同时,忘却了是谁带来了商业化。为着当地人的那点执着气韵表示理解和尊重何妨。面对是一种清醒的心态。面对自然,不单是感性使人窒息的美,还有寓意其中理性的教诲。雪山,是自然领袖之魂。
内心是单纯,自然亦折射内心的单纯。是古城民居里的一棵梧桐,是洱海喧嚣中一阵清风,是山梁上风车的旋转,是蝴蝶泉传说的美好。很单纯,很自然。
面对自然,人在走,心在游。
点评:文章此次写景,相比上次更上一个台阶,赞!但文章开篇写导游的玩人并没有什么作用,与后文反而
难以融成一个整体,不妨删去这些内容,使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