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雪茹(西城外国语)
人生无常,若论成功,以志为鉴。玩物都说丧志,但是真的就如同卫懿公一样爱鹤而不理朝政吗?尚志还是丧志,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若物与志相统一,是否玩物就不再丧志呢?
尚物并非不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对京剧的演绎实属出神入化。台上举手抬足间无疑不充斥迷人的气息。他对京剧的迷恋也令人赞叹。若要说到梅先生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艺术成就,那一定离不开他对京剧的热爱。他用完的方式热爱着京剧。当一个人失去了对某种事物“玩”的兴趣,那么又有多少人可以在该事物所在的领域独占鳌头呢?
摇滚之父崔健,华语乐坛天后蔡健雅,流行天王周杰伦。不管是音乐巨星还是在酒吧里弹唱的流浪歌手都热爱音乐,把音乐作为他们的乐趣。他们不仅仅在创作,制造歌曲,更多的是在“玩”音乐。音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唯一的志,而“玩“音乐也恰好是他们唯一的爱好。这样志与物相结合,就一定会成功。
人生如戏,游戏因为“玩”而存在。人生有志就会在游戏中生志。真正高明的人并不是在学习上有傲人的成绩,而是在研究事物时饱含一颗“玩”的好奇心。这样不仅可以“学”的好,更可以“玩”的好,用化学方程式“玩”出汉字的写法,以物理定律“玩”出对自然的探索。有人曾经告诉我,把人生当做游戏,把所有的困难都当成大boss击败,每次失意都当成一个关卡。若你因游戏中任务困难系数太高而放弃整个游戏,那么你便就失败了,败给了人生。都说有志者事竟成,但你都败给了人生哪里还有志的存在呢?
如今的社会造就了以成绩定胜负的天下。所有的孩子在第一声啼哭开始就要学习,知道逝去前的一瞬间都在学。这样的人快乐吗?这样的社会剥夺了每个人爱玩的天性,随即加之的却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眼。一味的寒窗苦读得到的却是一群只会学习,模仿别人的书呆子,我为这个世界感到可悲,一个优秀的文明如今却落得只能模仿别人。这到底是人的错,还是社会的错。
若无兴趣,怎会有志?孩子出于天性对一件事物感兴趣,但无情的社会却逼迫他们记忆那些可以淡化的知识。被扼杀天性的人只能机械地或者,过着被洗脑后认为幸福的日子,这多么令人悲痛啊。吹开掩盖事实的浓雾,露出那座兴趣大山,登上绝顶,一览人生。
评语:文章以玩为角度进行论证,有独立的思考,但文章没有想清楚,为何有人与社会的束缚中也成长了呢?
文章应从这个角度去寻找解决方案,而不应只埋怨社会问题。